锂空气电池中镍催化剂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模拟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能量存储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可充电的锂空气电池,特别是非水系,因其超高的能量密度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其净电化学反应为2Li++2e+O2?Li2O2或4Li++4e+O2?2Li2O,正放电反应为氧还原反应(ORR),逆充电反应为析氧反应(OER)。然而,这种新的电池技术存在着功率密度小、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电解液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OER和ORR的缓慢动力学有关,特别是放电产物的分解,相比于过氧化锂,氧化锂是一种更好的放电产物。Ni作为锂空气电池阴极的催化剂,有利于发生四电子反应生成氧化锂。为了得到Ni表面上初始氧还原和析氧反应的机理,本文采取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氧分子与锂原子在Ni(111)表面上的吸附性能,以及初始ORR和OER的反应路径。第一部分:首先构建了Ni(111)表面,分别研究了氧分子和锂原子在表面上的吸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氧分子在Ni表面上的吸附很容易发生解离,且比不解离时吸附能更高。在不解离的情况下,氧分子吸附在Ni表面上的hcp位最稳定,而锂原子吸附在Ni表面上同样是hcp位最稳定。接着本文研究了Ni(111)表面上初始ORR反应第一步生成过氧化锂的两种可能反应路径,随后又研究了初始ORR反应第二步,也就是过氧化锂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氧化锂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还探讨了该路径中反应中间物和产物的能量变化。基于以上计算模拟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在Ni表面上放电开始时,分子氧化锂生长在Ni表面最可能的反应路径。此后就会有许多簇状的Li2O分子以该反应路径在Ni(111)表面生长,随着放电深度增加,在这些分子簇的顶部和边缘上Li2O晶体逐渐生长,直到表面完全被覆盖。第二部分:研究了上述ORR反应的逆过程,即Li2O晶体的分解过程,由于Li2O2是中间物种,所以Li2O分解的同时必然伴随着Li2O2的分解。因此,此部分建构并优化了Li2O表面平板模型、Li2O2/Ni和Li2O/Ni界面模型,探究了Li2O表面自分解过程、Li2O2在Ni表面从顶层锂原子层开始分解的过程,以及Li2O在Li2O/Ni界面分解的过程。最终总结出Li2O在Ni表面的OER反应机理。本文研究了Li2O在Ni(111)表面的氧还原和析氧反应机理,将有助于开发更高性能的锂空气电池。
其他文献
纯铁又称熟铁,具有高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低硬度和高塑性等优点,在高铁、核电、兵器、能源、电力电子等重要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纯铁高速变形过程中,
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是通过动态硫化方式使橡胶发生交联反应并被剪切成颗粒状分散于塑料连续相中的一种性能优异的特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V只需要把现有的塑料和橡胶进行动态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其中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的重点,因此研究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研发资金主要由企业资金(债权融资等)和政府补助构成,只有明晰政府补助、债权融资与研发创新的关系才有可能使政府补助和债权融资对研发创新产生更深刻的正向影响。那么政府补助、债权融资与研发创新的关系究竟如何?为展开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思想文化上,中国社会也在东西方文化的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辩,这不仅仅是对于建立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立某种文化的讨论,实质上提出的也是社会、民族、国家变革的性质和方向问题,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国家出路的选择。调和论则是在其中相当有影响力的一类文化主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则是《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其与陈独秀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优劣的论战
在网络攻防对抗领域,对于整个攻防过程的分析与评估是作为指导部署决策、风险分析等等环节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认为以博弈论为基础,使用多种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方法,能够对网络攻防对抗进行量化分析。并可以此作为网络攻防对抗中的决策、部署、评价的有力支撑。当前博弈论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环节——博弈的建立与博弈的分析,这是所有博弈论应用工作所直接面对的问题。前者主要在于如何以合适的博弈模型描述实际场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海上项目的不断增多,海洋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下电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同于空气中的电机,水下电机要应对压强、侵蚀等特殊问题,并且其产热和散热条件也不
由于三维图像在逆向工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三维图像处理技术成为三维图像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三维图像拼接、表面重建、模型简化等关键技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通过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进行分离,获得统一的集中控制逻辑,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增强了网络可编程能力,使网络行为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状态作出更为及时和灵活的响应。控制平面作为软件定义网络的核心部分,主要承担有两方面任务:一是将应用平面的请求转化为数据平面的具体转发行为;二是为应用平面提供底层的网络拓扑和状态等信息。
近年来,伴随着3D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多,三维点云分割任务已经成为大量自动导航系统的许多应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由于稀疏性、不均匀的采样密度、不规则的格式以及缺乏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诸多的发展契机,但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崇尚自然和保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