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架构的激光雷达前端电路设计与降噪算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雷达(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 LiDAR)因其高精度3D成像能力在无人机、机器人和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广泛应用,脉冲激光雷达在远距离探测中更有优势。为满足应用需求,脉冲激光雷达系统正趋向集成化、小型化、固态化、高精度以及低功耗方向发展。本文通过研究脉冲激光雷达典型信号处理电路架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时间数字转换电路(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 TDC)、高速采样保持(Sample and Hold, SH)电路的新型复合电路架构和自匹配的降噪优化方法。开展了具有高速采样功能的低功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验证和新型自适应降噪算法研究等工作,解决了脉冲全波形架构面积大、功耗高以及输出信号受噪声影响大的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在前端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分析了多种典型信号处理电路架构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一种低复杂度TDC/SH混合重构信号处理电路构架,实现了LiDAR系统小型化,低功耗。针对全波型架构因采样与输出频率不平衡导致的功耗冗余问题,设计了0.8~3GHz可调的采样电路。采用阈值触发机制控制高速采样和TDC电路只在约整周期4%的有效时间内工作,通过低速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读出,有效降低电路整体功耗。采样电路在单线列,0.2μs周期内,采样功耗最高可降低33.7%。为解决LiDAR系统动态范围不足的问题,采用阈值鉴别电路弥补高增益全波型架构近距离探测能力的不足,有效扩展系统动态范围。
  针对全波形架构与降噪算法不易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降噪参数的自适应优化方法。根据估算的噪声等级、系统采样频率和脉冲梯度,调整时域降噪算法关键参数,实现降噪算法对LiDAR系统自适应匹配。优化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是自适应噪声估算,将采样点由一维信号变为二维矩阵后,基于噪声特征值谱的有界性和渐近性,完成高精度噪声估计。然后根据采样频率、信号梯度变化和噪声水平对降噪算法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LiDAR信号在不同噪声水平和采样频率下稳定降噪。
  复合架构在chrt0.18μmCMOS工艺下分为模拟前端电路模块和数字采样模块两部分进行流片验证,模拟前端模块包括TIA和高速比较器,数字采样模块包括TDC和高速采样电路。经测试电路可达到150MHz带宽、83.6dB跨阻增益,电路噪声为8.37pA/√Hz,采样频率可实现0.8~3GHz可调,满足低功耗LiDAR系统小型化,低功耗的需求。通过仿真和室内单双目标回波测试,噪声估算算法误差小于0.1%。提出的两种自适应降噪方法在采样频率0.5~15GHz内,信噪比10~35dB内,拟合度均超过99.02%,可实现降噪算法在多变噪声环境中,对不同采样频率的脉冲LiDAR参数自匹配。
其他文献
压控振荡器是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收发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尤其是相位噪声和功耗,它们直接影响了评估振荡器整体性能的质量因数的大小,是设计压控振荡器的重要指标。  本文针对“低相位噪声、低功耗CMOS压控振荡器的设计”这一课题展开具体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近二十年来发表的基于电感电容的压控振荡器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这部分对基于电感电容的
高效视频编码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诞生于2013年,由ITU-T和ISO/IEC联合制定,为上一代编码标准H.264/AVC的升级版,在同等压缩质量下压缩率能够提高一倍。但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仍然是H.264,HEVC的发展受限于很多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编码算法过于复杂。以帧内预测为例,相比于H.264,HEVC的预测模式从9种增加至35种,同
荧光寿命成像技术通过测量样本的荧光寿命值,进而得到样本及其所处微环境的理化特征,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了细胞生物学、癌症诊断、药物动力分析等领域。时间数字转换器(TDC)作为荧光寿命成像的核心电路模块,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荧光寿命成像系统的功能实现和结果优劣,但目前TDC的设计中存在有时间分辨率、动态范围和测量误差相互制约的问题,如何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设计一款高性能的TDC对荧
近些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信号源在遥感、医疗、成像、探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毫米波信号源作为无线发射机射频前端最关键的模块,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射频通信领域的焦点。纵观毫米波信号源的发展历程,其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输出功率、带宽和频率纯度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展开。受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直接通过振荡器获取的信号源输出功率低、带宽窄、稳定性较差,从而限制了整个毫米波系统的性能。因此,可通
脑肿瘤是当今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可极大地提高脑肿瘤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脑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中,由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放射性损害以及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等独特优点,已经发展成为用于诊断脑肿瘤疾病的主要方法。由于MRI图像数据量大,并且脑肿瘤形状极其不规则,因此人工分割脑肿瘤非常耗时,而且可能错过微妙的异常。为了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降低因医生主观因素造成的误诊和漏诊,本文以三
太赫兹(Terahertz, THz)成像技术作为目前研究较多和发展较快的太赫兹技术之一,按照其成像信息的位置又可分为远场成像和近场成像。远场成像主要是通过探测器获取电磁波透射过物体或经物体反射后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成像,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测信号弱、衍射极限下成像分辨率不高,通常在几十毫米的水平。近场成像通过将获取成像信息的位置移至物体表面,利用基于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的架构以突破衍射极限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目标检测及图像分割等领域。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给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挑战。目前,卷积神经网络主要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终端数据需要传输到服务器端处理,功耗高,处理延迟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FPGA平台受限于片上资源和片外内存带宽。在
脑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明显不同,使得对脑肿瘤组织类型的准确表征和定位在脑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起关键作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因为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非入侵的特点,致使基于MRI的脑肿瘤分割研究成为热点。肿瘤组织的手动分割繁琐耗时,并且会受到分割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如何高效、精准且全自动地分割脑肿瘤成为研究重点。  针对脑肿瘤图像分割领域存在的数据集小、类别失
随着5G、汽车电子、AI、物联网等下游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兴起,集成电路(IC)产业蓬勃发展,互连布线是集成电路发展中的一项焦点工作。低介电常数(low-k)互连薄膜的应用可缓解IC互连中出现的RC延迟、串扰增强、功耗增大等问题,但是low-k材料自身存在机械特性差、界面特性差、热不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需要被检测的参量,由于low-k材料质软、易脱落等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low-k薄膜的特性
学位
近年来,信息泄漏事件频发,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存储器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保障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以Flash存储器为代表的固态存储介质,不仅面临来自外部的各类物理攻击威胁,自身还存在数据残留安全隐患。为保障固态存储器存储信息安全,本论文针对其面临的两类安全问题,开展抗物理攻击安全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在物理攻击防护技术研究方面,提出了两种有源屏蔽防护层生成算法,并设计了不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