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麦蚜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关键期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蚜虫是邹城市小麦最重要的害虫,防治上存在防治时间不当、多次施药等问题,为探索小麦蚜虫的农药减量化学防治技术,本文初步研究了小麦生育期一次性化学防治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及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明确了邹城市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小麦蚜虫防治关键期。山东省邹城市小麦蚜虫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小麦生育期ES61至ES75期间,即扬花初期至乳熟期。麦蚜混合种群数量高峰较为一致,均在小麦生育期ES69至ES75时期,且以禾谷缢管蚜为发生优势种,其次为麦长管蚜。1~3龄若蚜占总蚜量的83%,4龄无翅蚜和无翅成蚜分别占总蚜量的9%和7%。明确了邹城市小麦蚜虫种群在小麦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小麦蚜虫天敌的数量动态。在小麦生育期ES61之前,小麦蚜虫数量上升较为缓慢,在ES69~ES75之间达到高峰。穗部蚜量占总蚜量的近1/4,第2、3叶分别占总蚜量的24%和21%。小麦蚜虫天敌种群的数量高峰出现在ES75~ES81时期,稍晚于小麦蚜虫种群的高峰时间。小麦生长季日平均温达到25℃左右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也达到高峰。而随着日平均温度维持在25℃左右甚至升高至更高,小麦蚜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明确了小麦不同生育期一次性施药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在小麦半穗期一次性施药进行防治,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最少,因此单从控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一时期施药的效果最好。开花初期(ES61)和末期(ES69)施药,小麦的穗粒重较高,在小麦扬花末期(ES69)一次性施药,小麦的千粒重最高,而不施药、施药过早(拔节期和扬花前期)或过迟(乳熟期),均会造成小麦显著减产。总体来看,小麦半穗期(ES55)施药对控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发展的效果最好,但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很大;扬花末期(ES69)施药小麦的产量最高。因此,扬花末期一次性施药防治小麦蚜虫的措施对减少小麦的产量损失最为有利,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小麦蚜虫的农药减量化防治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
通过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水资源情况的变迁,包括水量、水质的变化及水问题的变迁,并结合分析北京历年水规划的演变过程,发现北京水问题的加剧与水规划之间存在联系: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对于毛泽东晚年所犯之错误,历史早已盖棺论定。然而对于他晚年何以会犯错,却颇有争议,难成共识。总观近几年来人们对问题的探索,可以看出都倾向于从毛泽东主观思想方面去寻求答案
将抗重组蛋白SVLBP-IgG用于DIGFA检测2221例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其中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0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07份,循环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8.4%。非流行区健康人血清2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机关行政事务的工作中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技巧,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在新时期工作下,要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
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技术(LDI)在分析大分子时易导致分子碎裂,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引入了有机小分子基质吸收和转移激光能量,有效减少了分子碎裂,提高了生物大分子的
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其专业化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师范生的数学教学知识是其未来从事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奠基,师范生的教学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胜任中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品德培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
科研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科研实验室出具的数据是科学成果的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科学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本文针对目前科研实验室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