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制之形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2010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内阁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政治组织,它肇建于永乐年间,以正统七年翰林院迁出文渊阁为正式形成标志。明代内阁制则是以明代内阁政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它拥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政治设施作为保障。内阁过渡为永久性的政治机构、票拟制与首辅制确立是其形成的三大界标。 明代内阁制的缘起可追溯至相权与君权的斗争过程。两汉以降,相权的弱化与君权的强化是一个总体的历史趋势。朱元璋称帝后,以胡惟庸案为契机,废除了沿革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并试图以四辅官和殿阁大学士取代消失的宰相。这种政治改革虽因其先天的政治发育不良而流产,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为后世内阁的创立埋下了伏笔。 明代内阁制发端于永乐朝的内阁肇建。靖难之役后,朱棣出于建立亲己的官僚集团目的,启用了一些职位低微的翰林学士组成内阁。内阁肇建时隶属于文渊阁,阁臣入直亦称为“入直文渊阁”。内阁预机务是高度机密的,因而作为内阁的办事场所设在奉天门中东侧东角门内,它与奉天门内的文渊阁有一定的距离。迁都北京后,明成祖仿南京旧制亦设文渊阁与内阁,后世陆续有损益,直至崇祯时毁于兵燹。正统七年,翰林院新署落成,文渊阁遂成为内阁专有官署,内阁由临时性政治机构过渡为永久性的政治设施。永乐时七名阁臣入直预机务,兼有顾问与秘书的双重职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入阁治事与扈从行营,他们的荣辱进退,取决于朱棣对他们的政治能力、道德品质及私人情感的认同程度,这最终造成了七人霄壤之别的政治际遇。 明代内阁制定型于票拟制与首辅制的确立。票拟分为视草与批答两种情况,前者指草拟皇帝的敕旨诏令,形成于洪熙年间:后者是对地方及中央奏启提出批阅意见,正式确立于正统年间。票拟使得内阁权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是内阁制最终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首辅制确立于嘉靖年间,是时,严重的内忧外患要求明中央政府提高办事效率,为迅速决策,内阁中就必须形成主次之分。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当任时,巩固并加强了首辅的地位。首辅权重,成为大臣倾轧对象。首辅制使得内阁等级为之一肃,明代内阁制也得以完全形成。 总体而言,明代内阁属于次君权力集团,这是因为作为决策层的内阁,在权力上高于作为执行层的部院;其次,在皇权控制的决策系统中,内阁仰附于司礼监的时间较少;还有,由于机构的惯性力量与阁臣的人格魅力,内阁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在具体的权力变化进程中,内阁经历了论思备顾问、行宰相部分职能及行宰相职权的三个阶段。内阁的宰相化始终没有得到君权法定的首肯,内阁处于一种有相职相责、无相名相权的尴尬境地,它以无权之官,强作有权之事,迫受过望之责,这就是明代内阁最终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自发性大量气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结果:本组20例,治愈16例,有效3例,无效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7天后,仍有
笔者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组织、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合作"。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尽管他在36岁就英年早逝,但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数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动摇的地位。《卡门》(Carmen)是他的一
目的对比序贯疗法、四联疗法及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Hp阳性病例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序贯疗法;B组采用四联疗法;C组采用标准三联疗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量少的问题,传统的"口耳之述"的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也妨碍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伊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时期(1941-1979)的美伊关系。 随着英国和苏联在1941年8月对伊朗的占领,伊朗骤然上升为一个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国家。二战
<正>教学方法是贯彻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是当务之急[1]。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到位的评价既能给学生反馈之前学习的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评价关乎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
目的:比较治疗卵巢囊肿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4例卵巢囊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2组,每组22人,比较在2组患者术后的相
战略决策是一种具有全局性谋划意义的决策,是决策的最高形式。 全文通过对孙吴集团决策层的深入研究,运用政治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分析其决策的根据、决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