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轮轨周期性磨耗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的激扰主频一般高于500Hz,具有显著的高频动力特征。轮轨周期性磨耗会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造成结构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断裂,成为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之一。现场调研表明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的形成与复杂服役条件下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密切相关,然而既有对轮轨周期性磨耗研究很少考虑无砟轨道系统宽频振动行为,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的形成机理仍不清楚且控制措施不够完善,已成为铁路运输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模态参数辨识及对轮轨关系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于高精度结构光的高速铁路轮轨动态接触姿态检测系统”,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区段发生的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两种典型周期性磨耗病害,建立了无砟轨道区段轮轨宽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在明确轮轨宽频耦合振动特征及其共振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复杂服役条件下无砟轨道系统宽频振动对轮轨周期性磨耗的影响,揭示了轮轨周期性磨耗形成机理,提出了综合控制措施,为保障我国高铁长期安全运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具体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无砟轨道区段轮轨宽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考虑了无砟轨道系统宽频振动特性、多轮对间波传递和反射作用及轮对自身柔性变形影响。提出了考虑铁垫板振动的改进扣件力学模型,结合现场无砟道床模态参数辨识试验建立了经试验模态参数检验的无砟道床宽频振动精细化分析模型,实现了对无砟轨道系统宽频振动的建模;由于前后车辆相邻转向架范围内多轮对间波传递和反射作用以及轮对柔性变形在宽频范围内不可忽略,进一步结合浮动坐标系法建立了考虑轮对柔性的双节车辆振动分析模型,以轮轨接触模型为纽带构建了适用于轮轨宽频耦合振动分析的高速车辆-无砟轨道系统模型;针对大系统宽频动力学模型高自由度导致求解效率低的问题,借鉴既有研究提出了车辆在轨道上移动的“滑移-循环窗口”快速求解方法。最后开展了高速行车条件下动态测试试验,对所建立的宽频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2)研究了轮轨耦合振动能量宽频分布及传递特性,分析了无砟轨道不同结构参数、服役环境及损伤状态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明确了轮轨耦合共振成因。提出了衡量轮轨垂向动态作用的能量分析指标:冲击功率,结合摩擦功率及轮轨力指标系统研究了轮轨耦合振动宽频分布特征以及轮轨系统-无砟道床宽频传递特性,分析了无砟轨道结构参数(扣件系统、无砟道床结构)、服役环境及损伤(沿线环境湿度、温度及无砟道床层间损伤状态)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单/双/多轮对作用下轮轨耦合振动差异,识别了导致轮轨系统共振的2类共4种模式的轮轨耦合振动模态,明确了轮轨耦合共振成因。(3)研究了车轮多边形与轮轨系统模态、无砟轨道高频模态的关联关系,分析了无砟轨道服役环境对车轮多边形磨耗影响,揭示了车轮多边形磨耗形成机理。提出了衡量各阶多边形增长程度的分析方法及多边形增长率分析指标;研究了车轮多边形磨耗与轮轨耦合共振的关联关系,识别了引发车轮多边形磨耗的轮轨系统模态,解决了传统模型求解的轮轨耦合共振与典型多边形存在2阶车轮旋转频率差异的问题;分析了无砟轨道结构参数对多边形磨耗的影响,确定了加剧多边形磨耗的无砟道床敏感模态并给出了其判别流程;在对无砟轨道服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南方高铁线路湿热环境下多边形磨耗加剧的内在原因;最后揭示了典型线路运营动车组的车轮多边形磨耗形成机理。(4)研究了钢轨波磨与轮轨系统模态、无砟轨道高频模态的关联关系,分析了无砟轨道服役环境及损伤状态对钢轨波磨的影响,揭示了钢轨波磨形成机理。提出了衡量不同波长波磨增长程度的分析方法及波磨增长率分析指标,研究了钢轨波磨与轮轨耦合共振的关联关系,识别了引发钢轨波磨的轮轨系统模态;分析了无砟轨道不同的结构参数、服役环境及层间损伤状态对钢轨波磨的影响,确定了加剧钢轨波磨的无砟道床敏感模态并给出了其判别流程;最后揭示了典型线路的钢轨波磨形成机理。(5)明确了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两种病害相互影响规律,提出了轮轨周期性磨耗控制措施并分析了控制效果。明确了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两种病害相互影响下轮轨动力响应及磨耗特征,从改善无砟轨道振动特性(优化扣件系统参数、改善无砟道床振动特性、无砟轨道结构选型优化)、降低轮轨激扰(避免同一波长的磨损累积、加强湿热状态下车轮状态检修、控制钢轨初始不平顺)两个方面提出了轮轨周期性磨耗控制措施并分析了其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兰州是我国西北重镇,受区域地质构造和黄河冲洪积扇等的影响,兰州市区沉积了巨厚的砂卵石层,兰州地铁1号线大部分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掘进,将大范围(约11.8km)穿越粗粒径砂卵石地层,其中还包括2个区间下穿黄河。砂卵石地层在国内城市如北京、成都等地的地铁建设中均曾遇到,特点鲜明的兰州粗粒径砂卵石地层使得其他地区的盾构掘进经验并不十分适用,因此,对该类型的砂卵石地层的变形特性及其盾构工程掘进特性的研究显
学位
地热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并且环保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目前,浅层地热能制冷或供暖技术已基本成熟,主要利用热泵技术向浅层土壤释放或获取能量,进而实现建筑物的制冷或供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因为换热器周围回填材料的热阻主导着整个传热过程,因此回填材料导热系数是影响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土壤或沙子属于多孔介质,水分迁移不仅
学位
随着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密集型车载应用对网络和计算性能的需求不断攀升,使得车联网的数据处理压力不断增大。由于长距离通信时延大,单纯依赖云计算已不能完全缓解车联网的压力。靠近用户侧的边缘计算因灵活的资源调度管理可缓解车联网的压力,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将边缘计算应用到车联网场景,可以增强车联网网络边缘的通信、计算、存储/缓存功能,实现系统快速响应,从而推动自动驾驶终极目标加速落地。然
学位
数字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是当今社会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深度学习技术的流行,使图像编辑软件不断成熟、伪造图像愈加逼真。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图像原始性及真实性强烈的质疑,也对数字图像取证技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地,在图像篡改过程中,篡改者常使用滤波、增强、压缩等润饰操作,以抹除篡改痕迹或提升图像视觉质量。因此,图像操作取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的图像操作取证算法
学位
面孔加工在人类发展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面孔加工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其神经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探查大脑功能运作的基本机制问题。因此,面孔加工神经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这种无创神经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相对于传统方法,该技术不但能对大脑的组织形态和神经活动进行精确和定量的记录与测量,还可以借助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信号和图像
学位
城市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进入热潮,随之引发的上盖建筑振动及噪声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将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振源特性发生变化、传播路径机理不清、振动噪声排放标准缺少依据等,因此造成了振动噪声的预测及减振降噪措施的设计和落实非常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上盖建筑的振动传递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一种准解析的波-谱分析方法,聚焦于上盖建筑的振动传递机理,得到了一种快速的振动计算方法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膜结构以其大变形及几何与材料非线性等特点,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而由于兼具多场敏感性、动力软弹性及粘弹性等诸多优势,基于软材料的柔性膜结构往往能产生更为复杂的三维甚至多级表面形貌,并实现形貌间的多重转换,因此在生物医学、智能结构、航天军工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柔性膜元件的研发与使用,对元件变形的远程控制,以及模态演化过程调控的研究变得更为紧迫。本论文聚焦于液
学位
机器翻译是人类打破语言屏障、实现语言互通的关键技术,也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机器翻译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神经机器翻译在捕捉词与词的语义关联以及句子翻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机器翻译技术。面向篇章的神经机器翻译在融合篇章上下文信息方面的研究也涌现出很多成果。然而,当前篇章神经机器翻译在建模篇章内句子或小句间的篇章结
学位
随着我国“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实,各大城市的常规公交服务体系逐渐实现规模化,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体验。然而由于近些年城市交通拥堵常发、公交线网运行受影响明显,导致常规公交系统运行可靠性下降(如不准点、候车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呈下降趋势。公交可靠性评估作为公交线网调整与运营调度策略优化的基础,对于提升常规公交吸引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传统的公交网络拓扑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单纯从宏观
学位
晶界和相界是金属材料中最常见的二维缺陷,其结构的演化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相变机制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晶界或相界面的迁移可以通过原子从界面一侧热激活跳动到另一侧实现,也可以通过位错的运动实现。同时,界面的一些微观缺陷(例如台阶和界面位错等)的迁移和运动也与界面迁移行为相关。近年来,有关镁、锆、钛金属中孪生机制的研究发现,由于密排六方金属复杂的晶体结构,均匀切变不能保证所有晶格点都能在变形后与基体形成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