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农村地区范围较广。2013年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37.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66%。因此农村的“知识沟”问题是横亘在重庆发展道路上的一条鸿沟。本论文以《重庆日报·农村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重庆日报·农村版》对弥合城乡“知识沟”所发挥的效用。探究《重庆日报·农村版》传播的内容对农民信息接收状况的影响,以及农民获取这些信息后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选取《重庆日报·农村版》2010年至2013年的样本进行随机抽样。《重庆日报·农村版》创刊于2010年1月1日,周二至周五发行16个版面,周六至周一发行8个版面。内容涉及时事新闻、种植或养殖技术、农产品价格、农民生活保障、国家及地方政策和文化知识,本论文对这六方面内容进行类目构建,并针对每一项内容进行数据统计,直观的显示《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内容分布情况。 其次,对《重庆日报·农村版》的内容进行解析。分析《重庆日报·农村版》是否针对农村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具体内容的传播。《重庆日报·农村版》传递的信息从农业技术到农产品价格,从新闻到百科,不仅能够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种植和养殖,还能为农户提供及时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不仅旨在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也意在加强农民的文化水平。《重庆日报·农村版》在内容上贴近农民的生活,传递的信息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使其具备了缩小重庆农村“知识沟”的前提条件。 最后,选取北碚蔬菜基地和潼南蔬菜基地为实证调查地点。实证调查的目的是验证之前的分析是否符合农民接受信息的实际情况,检验《重庆日报·农村版》传播的内容被农村受众吸收的程度。实证调查采取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两个蔬菜基地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用以分析《重庆日报·农村版》在缩小农村“知识沟”方面所发挥的效用。通过对北碚蔬菜基地和潼南蔬菜基地的实地调查,更加清楚的展示了《重庆日报·农村版》在弥合农村“知识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重庆日报·农村版》传递信息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因素。在所调查的两个农村地区,农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倾向于电视和人际传播的方式。但是电视并没有特定的内容来针对重庆农村地区受众进行详细的信息传播,而且其传播的内容不可反复收看,转瞬即逝,在这些方面电视相对于《重庆日报·农村版》而言具有一定的劣势。而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获取的信息量有限,且源于农户长久以来获取信息的习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农户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农民阅读《重庆日报·农村版》的频率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具有较高学历的农户阅读的频率较高,而且农户阅读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致富效果,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这说明《重庆日报·农村版》传递的信息发挥了作用,但需要我们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农村地区受众对有效信息的接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