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我国制度环境与空间现象的特殊性,本研究在借鉴政治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地理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本的理论逻辑和分析框架,试图通过以行动者(地方政府)为中心、以“理性选择”为视角,探讨在当前我国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下,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机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特征、行动策略及行动结果,阐述了当前中国制度环境作用于城市空间的方式与机制,构建了制度环境与空间现象的关联。在论文结构上,首先从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制度所给予行动者行动空间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阐述了地方政府空间生产转向的逻辑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证案例探讨了地方政府为推进空间生产采取的具体行动策略,并进一步结合实证案例阐述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构建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提出了初步的建议。第一章,绪论,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思路以及论文结构。首先从当前我国令人费解的空间现象与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入手,提出了试图在制度环境与空间现象之间建立关联的主要研究目标,并对主要实证地区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对当前我国相关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从“制度与行为”、“资本、权力与空间”两个角度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重点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空间生产理论的特点、研究范式和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以理性选择视角、以地方政府为中心分析‘制度-空间’之关联”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假设和研究逻辑,为本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制度环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特征。从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行动者行为影响的角度阐述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强激励”与“弱约束”的特有制度环境是如何强化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积极、冒险的行为特征的,同时结合地方政府多重角色、制度环境中各类行动者的相互作用等进一步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深入剖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特征背后的多种影响因素。第四章,制度理性驱动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变迁。从制度环境与行动空间角度阐述了制度环境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分析这些制度变迁对地方政府发展资源(行动空间)的影响,并剖析了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发展资源调整“经营方式”的。本章同时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空间价值属性的变迁进行了回顾,结合地方政府“经营”方式的演变和城市空间价值属性的变迁,推导出当前地方政府转向“空间生产”的必然性和内在的理性选择逻辑。第五章,地方政府空间生产的策略选择。本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鉴于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分析城市的空间现象及其机制,地方政府具体的行动策略(特别是上地使用决定)尤为重要。在该部分,基于“中国式”空间生产的理论假设,剖析了地方政府“扩张策略”、“垄断策略”、“营销策略”三大策略的形成及其逻辑关系,采取“混合式”的分析途径,结合地方政府行为取向、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和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重大项目决策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深层原因。第六章,政府行为驱动下的城市空间演化效应。在该部分重点结合扬州实证案例,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进行了阐述。第七章,构建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在经过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城市空间的复杂性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同时基于“制度-行为-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回过来对当前我国制度的滞后与缺陷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改善制度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第八章,结论与讨论部分。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