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卒中知晓度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FAST--RIGHT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卒中位居我国死因第一位,卒中健康教育在卒中预防及诊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卒中健康宣教,例如开展的卒中早期识别及转运的FAST宣教,但效果尚不明确。我们设计了FAST-RIGHT研究,旨在了解我国人群对卒中识别及应对的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卒中宣教,提高正确识别应答率提供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中国人群卒中知晓度及正确应对方式调查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尽早到达医院对于接受有效的溶栓治疗至关重要,公众早期识别卒中及拨打急救电话可以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但中国公众卒中知晓情况尚不明确,因此我们调查了全国范围公众正确识别卒中和计划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
  研究力法: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全国范围进行基于社区人群的横断面调查,此项调查涉及69个地级行政区、40岁及以上人群共187723人。我们调查了全国范围人群正确识别卒中率及计划拨打急救电话率。此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与正确识别卒中和计划拨打急救电话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果:全国范围卒中正确识别率和计划拨打急救电话率分别为81.9%(153675/187723)和60.9%(114380/187723),但上述比例随社会流行病学因素、地区和卒中风险水平不同而变化。在能够正确识别卒中人群中,约三分之一人群不计划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意愿偏低的人群特征:年轻人群(40-59岁),男性,农村地区,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肥胖(BMI≥24),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或文盲),低收入人群(人均年收入<5000元),与家人居住,多子女(≥2),周围朋友及同事曾患卒中,获得卒中知识途径单一(1条),不吸烟,经常锻炼,卒中家族史不详和无心血管病病史。计划拨打急救电话与正确识别卒中显著相关(OR:2.05;95%CI,2.00-2.10;P<0.001)。
  结论:能够正确识别卒中和卒中后计划拨打急救电话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并非所有的卒中患者都知道卒中后拨打急救电话。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全国范围内开展面向不同人群的针对性卒中教育,不仅关注如何识别卒中,而且要强调卒中发生时即刻拨打急救电话。
  关键词:识别,急救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再灌注,卒中
  第二部分亚组分析—年龄对卒中正确应对方式影响分析
  研究背景和目的:使用救护车可以显著降低院前延误时间,提高溶栓率,但在能够识别卒中发作的人群中,仅一部分会拨打急救电话。由于健康行为受到年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阻碍40-74岁及75-99岁组人群从识别卒中到拨打急救电话的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2017年1月至5月完成的全国范围的社区横断面调查-FAST-RIGHT研究,涵盖中国69个地级市的40岁及以上人群。本研究纳入FAST-RIGHT数据库中能够正确识别卒中症状的人群,共153675人。在40-74岁及75-99岁年龄组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与卒中发生时观望行为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果:40-74岁及75-99岁年龄组选择“在家观察是否改善”的比例分别为3.0%(3912)和3.5%(738);而选择“通知家人,等他们一起上医院”的比例分别为31.7%(42071)和33.1%(6957)。两个年龄组中与等待家人相关的因素包括:农村地区、与配偶居住、低收入(人均年收入<5000元)、获取卒中知识途径单一(1种)及周围朋友或同事曾患卒中。然而,与40-74岁年龄组不同,75-99岁年龄组的性别、子女数目、卒中家族史及卒中史并未影响其卒中发生时的应对行为。
  结论:40-74岁和75-99岁年龄组阻碍识别卒中人群拨打急救电话的因素存在差异。本研究建议在两个年龄组中实行不同的卒中教育策略,重点将卒中发生时等待家人的选择转变为即刻拨打急救电话的行为。
  关键词:卒中;急救医疗服务;老年人;识别;危险因素;健康行为;家庭;健康教育
  第三部分亚组分析—卒中复发风险与卒中识别及正确应对方式的关系
  研究背景和目的: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明显增高。虽然高复发风险的脑血管病患者被认为擅长应对卒中发作,但目前缺乏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识别卒中及应对卒中的能力是否随其复发风险增高。
  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源自FAST-RIGHT研究,共纳入脑血管病患者6290人。根据基于Essen评分的卒中风险评分,将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低复发风险(0分)、中复发风险(1-3分)及高复发风险人群(4-7分)。我们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卒中识别、拨打急救电话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低、中及高复发风险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正确识别率分别为89.0%(503/565),85.2%(3841/4509)和82.5%(1001/1213);而计划拨打急救电话率分别为66.7%(377/565),64.3%(2897/4509)和69.3%(840/1213)。校正社会经济学因素后,脑血管病患者识别卒中及应对卒中的能力并未随卒中复发风险而增加。
  结论:虽然中国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增高,但其卒中知识缺乏,卒中发生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意愿并未随复发风险而增加。我们建议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并强化基于卒中复发风险的针对性的卒中识别及应对方式教育。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第一部分血浆循环游离DNA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基因检测的应用探索  背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是一类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T或NK细胞淋巴瘤亚型。ENKTCL肿瘤组织多坏死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在该疾病中的应用。血浆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
期刊
研究目的:CD19+B-ALL患者经BiTE治疗未达缓解,且流式细胞检测发现该例患者CD19抗原表达转阴。患者在疾病进展退出BiTE治疗组之后,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CD22CAR-T及CD19CAR-T序贯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本研究旨在了解该患者BiTE治疗前后CD19异构体表达情况及抗原谱系的变化,明确BiTE治疗失败是否与CD19抗原表位缺失相关,进一步对抗原转阴的免疫逃逸机制及CD19靶抗原缺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磁共振成像图像的下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研究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咽后区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靶区勾画。  [方法]搜集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的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患者需经本中心病理确诊,并且在所有治疗前接受了头颈部MRI的检查,并且其LNM诊断、临
学位
第一章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癌基因组比较研究揭示食管鳞癌演化过程  背景:食管鳞癌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导致食管鳞癌发生的各类遗传改变已经被普遍揭示,但是要将目前的研究结果应用到指导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仍需进一步明确食管癌变过程各阶段中对各类遗传改变的选择及它们发生的先后关系,以及食管癌变整个过程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重度异型增生是食管鳞癌公认的癌前病变,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