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的应对特点、人格特征及与精神科共病情况。研究应用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步骤一,随机选取慢性疼痛患者62例组成疼痛组,完成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90项症状清单(SCL-90),其中CSQ、EPQ与62名健康对照人群比较, 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步骤二,从上述疼痛组中甄选23人进入团体心理治疗阶段,为治疗组,并选取一般情况、疼痛专科及治疗情况相似患者23人进入对照组,治疗组行团体CBT治疗+常规疼痛科住院治疗,每日1次,共7次,每次1.5-2小时;对照组仅进入常规疼痛科住院治疗,于出院时对效疗(SCL-90及BPI)进行再次评估。结果疼痛组CSQ得分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与健康组有差异(P<0.05);EPQ中E分及N分与健康组存在差异(P<0.05);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它项目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人际敏感及恐怖明显低于健康群(P<0.01),强迫、敌对分值高于正常人群(P<0.05);团体CBT治疗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分值治疗前后存在显著降低(P<0.01),强迫分值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躯体化分值显著下降(P<0.01),抑郁及其他项目分值降低(P<0.05);治疗组BPI疼痛强度因子减分差值更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扰日常生活因子减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易采用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人格更为内倾及神经质;存在更多的精神症状等。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慢性疼痛强度的影响较为有限,不能作为单独治疗。但其对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扰有显著效果,可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