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3号构造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相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堡3号构造区位于黄骅坳陷内的南堡凹陷的南部,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是主要的产油层段,但因沉积相的研究不系统,沉积微相的类型划分存在争议,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亦不清楚,制约了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本论文以岩心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及相关分析测试资料,从物源、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相模式等方面对南堡3号构造区沙一段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明确了南堡3号构造区沙一段的沉积物源。根据砂岩百分含量、轻矿物成熟系数、重矿物ZTR指数、均方根振幅属性以及粒度分选系数等的平面分布特征确定了研究区物源方向为西南到北东,主要物源区为位于其西南部的沙垒田凸起区。(2)认为研究区在沉积相标志上体现出强牵引流的水下沉积特征。研究得出:沙一段以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概率曲线以低斜两段式和三段式为主,冲刷面及层理构造常见;测井相标志上以钟形和箱形的曲线为主,部分井段可见漏斗形与指形;地震相标志上以充填及前积地震相为主。(3)揭示了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及部分的滨浅湖滩坝微相和少量的滑塌浊积体。垂向上,大段厚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薄层的水下分流间湾泥质相叠置沉积,薄层粉砂质席状砂砂体也常与泥质沉积交替出现。(4)阐述了研究区连井剖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顺物源方向的剖面上表现出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的沉积微相变化趋势,在距物源区较远的北部地区则以大套的湖泥沉积为主;垂直物源方向的剖面上则表现为由中部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微相向两侧逐渐演变为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微相,规律性较顺物源方向差。(5)建立了研究区断陷湖盆缓坡带背景下的一套由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从沙一下层序(SQEs1)到沙一中层序(SQEs1)相对湖平面明显下降,三角前缘的朵叶体向东北部不断推进扩张,砂厚增大,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逐渐增加。较细粒的砂体随水动力的减弱在河道的前缘堆积,形成了零星的河口坝砂体沉积,与此同时远砂坝与席状砂的沉积规模也增大,在断层坡折处发育少量的滑塌浊积体。基于沉积演化模式的控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与北部低洼区的滑塌浊积岩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特征,归入I类有利砂体区带,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其他文献
基于Sagaseta的源-汇理论,推导出单桩沉桩挤土位移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出沉桩挤土位移场规律:单桩桩周4~5倍桩径范围是挤土位移急剧变化区,单桩在其两侧的挤土影响范围约
本文介绍了CO2焊模糊波控逆变电源的原理,对其焊接性能与带电子抗器的平特性逆变电源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糊波控逆变电源无论在焊接飞溅量,焊缝成型及可控性,还是在焊接过程的
针对半导体激光器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采用Fuzzy—PID算法,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载波频率为50KHZ的PWM控制,
选取高速公路坡面-亚粘土边坡的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生态防护效果、地上生物量、覆盖度、灌木生长规律,为进一步巩固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结构和提高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循证
前视声纳作为水下探测与环境感知的设备,对人类进行水下探索、研究与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用于水下目标定位、跟踪、避障等。水下目标跟踪的任务是在以前视声纳采集的数据为基础,生成连续图像序列,并快速准确地预测出目标在每一帧图像中的位置。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研究快速、准确、有效的前视声纳水下目标跟踪技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由于原始声纳数据是以极坐标形式存储的灰度值,而图像显示设备为直角坐
会计电算化教学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包括会计电算化与其他专业课的融合;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系统初始化与日常处理;正向处理
当前,因“购车一族”在4S店购车遭受欺诈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其中许多争执还需要通过诉讼解决。从法院所受理的案件上看,此类欺诈主要有三种方式: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处理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在所有手术中上升最快[1].但是剖宫产分娩有增加产后出血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为了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指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担负着广州市11个区(市)的电力供应与服务,供电面积达7434平方公里,供电客户数超过500万户。广州有电的历史可追溯至1888年,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