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长,外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判高度依赖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在公司业绩低于市场预期时,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迎合市场预期,维持公司的形象和股价,有动机对财务报告中的盈余进行“管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管理层通过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对管理层通过操纵真实活动管理盈余研究得少,然而真实盈余管理由于具有隐蔽性、调整幅度大并且不需要未来年度在账面上进行消化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青睐。本文首先对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行为做出了界定,认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范围内,通过灵活进行会计选择去模糊或粉饰企业的真实经济表现,而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调整生产经营安排以提高盈余。随后,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和会计学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原因,并讨论了会计准则、机构投资者、外部审计等制约盈余管理的因素。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2011至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Roychowdhury(2006)中提出的模型对三种不同形式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计量,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进行计量,通过统计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状况、截面特征以及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位于[0,1%]区间的微利公司确实存在通过短期价格折扣、放宽赊销政策刺激销售收入和扩大产量降低营业成本两种形式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此外,回归结果还显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方向一致的联动关系,债务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采取短期价格折扣、放宽赊销政策刺激销售收入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本文在政策建议部分进一步提到从改进管理层业绩评价体系、改进退市标准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等方面去更好地约束真实盈余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本文将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区分,并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本文按照是否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将全体样本进行了细分,对净资产收益率略微大于0的企业样本和净资产收益率略微大于6%的企业样本的盈余管理存在情况进行了单独研究。此外,本文不仅检验了三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还对三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截面特征做出了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