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远远超过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对受损的地下水系统进行恢复力研究,掌握地区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的大小,为制定合理的地下水管理方案和利用计划,促进地下水与人口、环境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系统自身特征,总结概括了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的定义,并在科学把握地下水系统恢复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地下水含水层特征、补给条件、区域特点、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五个方面选取了26个典型指标构建了地下水系统恢复力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划分,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下辽河平原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发展中心,也是辽宁最缺水、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因此以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GIS的空间数据获取、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十分强大,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支持下,与各种数学模型相结合使用,不仅能提供多种空间地理数据信息,而且具有动态性,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地下水系统的各项研究中,本文采用GIS空间叠加技术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系统恢复力进行评价,揭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新民-辽中平原、柳河平原和南部滨海平原地下水系统恢复力较强;辽河冲积扇、浑河冲积扇、太子河冲积扇及西部扇前平原的部分地区恢复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小凌河冲积扇、羊肠河冲积扇、黑鱼沟河冲积扇、海城河冲积扇和北部的阜新铁岭等地恢复力最弱,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