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中的搽旦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部分,介绍近年来学术界对元杂剧“搽旦”脚色研究的概况,说明“搽旦”研究不是一块“生荒地”。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较为开阔的视野,对这个脚色作稍为深入的探讨。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搽旦的定义及类型化倾向。搽旦是元杂剧确实存在的脚色,着力扮演各色“坏女人”形象。以表格形式介绍搽旦所扮演的人物概况。第二,搽旦形象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及其在戏剧结构和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紊乱的婚姻关系引发的家庭矛盾;城镇市民对财产意识的强化;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搽旦在戏剧结构和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结构的基础作用,抽掉搽旦的戏,整个戏便不能成立;发挥喜剧搞笑的功能,活跃气氛,以吸引观众;以“恶”衬托“善”,以自私愚昧衬托正义与智慧,推进情节走向高潮,达到表彰正义,惩治邪恶的戏剧教化目的。第三,搽旦形象形成的社会土壤。宋元杂剧主要背景地区,汴梁(东京)商业经济极为繁荣活跃,市民文化气氛浓厚;南宋杭州(临安)商业经济依然活跃,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第四,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搽旦。史传文学中的坏女人形象,杂剧作家继承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家品格,大胆揭露宋元市民阶层女性中人性恶的劣迹,以抑恶扬善。六朝及唐代志怪小说中的坏女人形象,有严重的污名化倾向,元杂剧没有采纳这种形式。与诗经、楚辞、唐人传奇中的女性形象作粗略比较,以显示搽旦脚色的宋元市民生活的底色。第五,搽旦脚色的出现与元剧作家社会地位下移及其审美意识的变化。元剧作家地位下移的社会原因;元剧作家走入勾栏瓦舍,审美意识逐渐与市民审美趣味相融合。结语,搽旦根植于宋元市民社会,是元杂剧中的重要脚色之一,是杂剧走向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之一,在“坏女人”形象的画廊中也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受到杂剧一本四折,由正末或者正旦主唱,而搽旦没有唱段的体制局限,杂剧未能创造出个性鲜明丰满的搽旦形象,而落入模式化的套路。只有不受时空限制的长篇小说才能摆脱这些限制和套路。小说家才有机会将深入体察到的市民下层生活的复杂性,人性的丰富性,写进他们笔下的人物,创造出《水浒传》里王婆、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等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也许可以说,元杂剧的搽旦是《水浒传》诸多女性人物形象的艺术土壤。
其他文献
随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对品牌传播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民营企业正在逐步增加相应资金投入,新兴媒体所对应的品牌传播渠道及其效果受到较多关注,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已在多家企业中应用。同时,民营企业品牌传播市场的发展仍然受到固有观念、服务生态、合作模式等因素制约,有待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企业和品牌传播服务资源的信任与协作。
韩松的科幻小说创作因为晦涩阴暗的词语,支离破碎的情节,绝望潮湿的氛围,令人不适的暴力与性的场景描写......等等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存在。但他作品中对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所进行的国民性批判,对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的人的异化的揭露,对人类宇宙未来命运的忧虑和西西弗斯式的思考,以及文本形式的先锋气质,又使他成为最被主流文学所认可的科幻作家之一。韩松科幻小说风格的独特性和主题的
汉唐作为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洞穴小说在这期间出现并产生大量作品,但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唐代大量出现的洞穴小说还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本文以汉唐洞穴小说对“他界”的时间想象与空间建构为着眼点,从故事类型、艺术手法、文化意蕴等方面入手,结合历史学、宗教学等研究成果,深入细致地梳理并阐释汉唐洞穴小说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学蕴含与文学品味。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的概念范畴与文本时段进
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近些年集中于美国的媒体文化研究,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在美国社会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他对美国社会的媒体文化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凯尔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思想基础上,将理论与美国的社会和媒体文化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批判性的媒体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媒体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包含四个部分,绪论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快速变革,企业尤其是国内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量逐渐增多,鉴于此,各类金融贷款业务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种类各异,一些本不具备贷款资质的借款人为获得借款,采用伪造材料、提供虚假担保等方式,导致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不良资产率逐年增高,为更好地规制金融秩序,在《刑法修正案(六)》中增设了第175条之一骗取贷款罪,本罪的增设一方面有效弥补了实际生活中一些不带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骗贷
“床”是古代小说中的常见物象,它不仅可以作为情节发生的空间背景,还可以成为承担叙事功能的重要聚焦物,甚至可能晋升为空间意象,在体现叙事者空间观念的同时,表达特定的审美意蕴。因此,本文以《红楼梦》中的“床”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学理论为依托,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向度,从考述历史中的床与文学史中的“床”入手,分别从文学传统、空间聚焦、人物塑造与叙事安排四个角度切入,探讨文本的空间叙事特色,由此窥
从清朝初期开始,陈维崧、吴绮等人就极力为骈文正名,得到众多骈文家的响应,推动着骈文创作的发展。到了乾隆、嘉庆时期,骈文作家辈出,骈文创作出现高潮。有着“一代儒宗,三朝元老,九省疆臣”之称的阮元,政治地位显赫,也是清中期重要的骈文作家和批评家,他在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两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清代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阅读,从多个角度切入,以便对阮元的骈文理论与创作进行比较全面的把握,重点是将
神话动画是对神话故事的视觉演绎,是赋予神话故事文本以画面形式的转变,依据情节、人物、场景设计和时代发展需要,创造出非现实神话动画故事叙述环境,是受众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诠释与解读。随着时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化探索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将历史悠久的文化通过动画这一媒介传播,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学习、借鉴了国内优秀的动画影片,以中国本土神话故事“五神山”为例,重点从故事
清代伍涵芬汇编的《说诗乐趣》是一部杂取古今诗话的类书。全书分为二十卷四十一门,内容庞杂。目前国内外关于《说诗乐趣》的研究尚无,相关资料甚少。伍涵芬这部《说诗乐趣》作为康熙时期诗话类编著作的代表,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拟对《说诗乐趣》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现状。简要介绍诗话的发生与发展、伍涵芬生平,重点介绍《说诗乐趣》的体例、内容及研究现状。由于本选
论文对小河沿文化的文化因素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来源分析,可将其分为本地组、海岱地区组和西来组三组。二是功能分析,可将其归入自然环境的适应、文化环境的适应、思想类整合和惯例类整合四个不同的功能部门。结合小河沿文化所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对小河沿文化多元文化因素形成现象的动因做出初步阐释。研究表明:长期生存在本区域的小河沿文化人群,对本区域以圆形房址、筒形罐、尊形器、装饰品以及细石器工艺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