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9月18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就《千年宣言》达成了历史性一致,明确承诺在2015年以前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按照中国的官方贫困标准计算,中国农村的贫困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了2007年的1.6%,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从2.5亿下降到1479万。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投资也得到快速发展,政府用于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总额不断攀升。但是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投资就越发显得不足,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样滞后于农村发展,公共投资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减贫工作持续稳步的开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确的,而公共投资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没有定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将主要就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以及公共投资与减贫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增加是实现减贫的必要条件,而公共投资的投放过程又会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公共投资在经济体系中最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村贫困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农业产值、工资水平、非农就业、劳动力转移等渠道来促进减贫。在以上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计量结果显示,公共投资确实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增长,同时对减贫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教育投资对农村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其后依次是农业的研发投资、公路交通设施的投资、电话通讯投资、电力事业、水利灌溉投资和贫困贷款。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这些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存在着很大差异。政府的公共投资在西部农村地区减贫效应最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则相对较小。对不同种类的公共投资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农村公共投资进行适度的调节,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区域采取特定的投资,实现不同区域农村的快速发展和脱贫致富。本研究遵循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主要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建立起公共投资与减贫之间的分析框架,为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投资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决策者在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信息确定公共投资的优先次序时提供更好的指导。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明确指出公共投资与减贫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就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优的公共投资策略;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投资项目管理的提议,采用“参与式”规划的项目管理方式,赋予农民更多参与项目监督和管理的权利,从而实现公共投资效率的提升。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投资的建议,只有在深入理解农村公共投资的范围和作用的前提下,优化国家农村公共投资政策目标,突出公共投资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才能实现农村地区减贫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
其他文献
地方高校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旨在造就工具型人才,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英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必须进行改革,新的培
<正>1引言海底管道是投资高、风险大的海洋工程,对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生产与产品外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喻为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我国自1985年在渤海埕北油田建成第一条
孵化器可以帮助企业提供环境和解决咨询、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实现手段之一,在促进科研成果转
从绿色物流的角度深入剖析烟草物流各环节存在的"非绿色"因素,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烟草行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有关建议。
从现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处于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和
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正在飞速的增长,人们主要依靠搜索引擎查找信息,随着专业化不断加强,垂直搜索引擎成为人们新的工具,但构建专业化搜索引擎过程比较复杂。为了解决垂直搜索
探究电力期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对我国新一轮电价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美国PJM电力市场的高频数据,通过信息份额模型(I-S)等方法研究了电力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
从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理论出发,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其成本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成本核算、成本控
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全面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深。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后,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