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MGO合法化的行动策略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NGO(Non-Governmental Orgnization)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NGO已构成政府、市场以外的“第三部门”。目前在我国,NGO仍受到很大限制,大量民间自发的、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NGO,即“草根NGO”,更是面临着极大的合法性困境。  近年来,关于NGO的研究,渐渐开始从社会制度建设等宏观视角向组织制度、行动等中层或微观视角倾斜。本研究采用微观视角,将草根NGO的合法化视为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各方面获得支持与承认所采取的一系列志愿行动,通过文献分析、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对一家同志NGO进行个案调查,运用综合视野下的社会运动理论框架,考察这一草根NGO在合法化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动员,即如何动员物资、时间、人际关系网络等资源;如何进行框架动员,即如何对话语、文化、情感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利于集体行动的框架;行动效果如何以及原因何在,由此归纳出草根NGO合法化的有效行动策略。  研究发现,在社会倡导等短暂互动中,框架动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行政部门对话时,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仪式等文化形式表达出来;在面向公众时,进行符合大众道德、文化期待的框架动员,都是合法化的有效行动策略。而在动员内部成员等长期的互动关系中,框架动员只能起到吸引关注的作用,而组织化水平、资源动员能力才是关键,以组织形式“平台”化、制度科层化、任务零散化的方式组织行动,是有效的资源动员策略。  本文对社会运动理论进行了一定经验补充,反映了为“非主流”群体服务的草根NGO在自发行动时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并能从中反映出社会管理的缺失之处,为社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公众风险认知是指公众对客观存在的风险在主观上的知觉、判断和体验;公众风险认知与专家风险认知不同,公众的风险认知具有较大的偏差。 本文的目的是以健康与安全风险为例,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推行,法律开始大量地进入乡土农村,并对农村的家庭、婚姻、邻里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但在农村,纠纷发生以后
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国内企业纷纷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工作热情,使之
期刊
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要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法的劳动合同关系或劳动用工关系,以确保现代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运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查浙江
当代中国正处一个极为复杂和独特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不仅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进程,更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体制的转变。进城务工人
我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逐年大量的增加,家庭结构的改变造成了家庭功能的弱化。随着天津市经济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东经118°58′~125°46′,北纬36°-43°26′。东西两侧为山地丘陵,北靠松辽分水岭,中部为广阔平原,南有狭长的辽东半岛,斜插于黄海、渤海之间,与山东
我们最近出现了一系列的计算模式,就是云计算。它使用互联网的传送与运输,使数字化的形式,在个人计算机中转到网络上的计算机中。它以快速计算的能力,进入到了计算机网络当中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城市文化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物化表现,其形成和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