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之肾”,具有生态修复、净化水体、科普教育、休闲游憩和景观欣赏等功能。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很强,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极其敏感,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能有效降低外界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提高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已成为目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热点。成都市“六湖八湿地”是城市环城生态区的景观隔离带,对控制城市生态红线,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成都市3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探讨了本地城市湿地公园最优景观格局指数范围,基于优化的指数对江安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实证研究,旨在为本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成都环城生态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湿地公园——白鹭湾国家湿地公园、锦城湖湿地公园和青龙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Map软件对获取的2019年白鹭湾湿地公园、2018年锦城湖湿地公园及2018年青龙湖湿地公园的谷歌影像进行景观分类(水体、林地、草地、湿地植物、灌丛、建设用地及道路7种)并建立景观格局数据库,再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所选取的公园景观斑块类型指标(面积指标、密度大小及差异指标、边缘指标、形状指标、聚散性指标、连通性指标)和景观水平指标(面积指标、密度大小及差异指标、边缘指标、聚散性指标、形状指标、多样性指标),最终得到三个公园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景观水平层指数和景观类型层指数的分析,发现三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景观水平斑块密度越高,景观连通度越低、香侬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高;各自具有如下特征:(1)白鹭湾湿地公园景观水平边缘密度较高,其边缘效应较强,能够承载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其景观水平上密度大小及差异、聚散性、多样性指标与锦城湖和青龙湖湿地公园相应的指标数值比较,均为第二,即不会过于破碎,也不会产生景观过于单一的弊端,在景观多样化和景观整体性方面达到较为平衡的状态。(2)锦城湖湿地公园道路系统和服务设施面积占比较高,能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文娱场所,但其景观水平斑块密度为251个/100hm2,在三个公园中数值最高,与白鹭湾和青龙湖湿地公园相比,其景观异质性较高,破碎化程度较高,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园内景观的维护,降低破碎化程度;锦城湖湿地公园的景观斑块聚集性较低,分布比较均匀,景观多样性较好,整体景观较为丰富。(3)青龙湖湿地公园中优势性景观如林地、水体、草地、灌丛、湿地植物的斑块连通度指标值均高于锦城湖和白鹭湾湿地公园的相应指标值,其景观分布集中,使青龙湖景观水平蔓延度较高,侧面反映其景观整体性较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其斑块密度远低于白鹭湾和锦城湖,景观破碎程度低,但景观丰富程度较低,应适当提升其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为了使公园景观格局既不会过于破碎又不会丧失景观多样性,选取了以上分析中格局特征较为平衡的白鹭湾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指数作为江安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参考性指标,即景观斑块类型面积占公园总面积比例——水体22.2%、林地36.0%、草地16.1%、湿地植物15.8%,道路5.7%,建设用地2.4%,灌丛1.8%;同时根据三个公园的指数结果划分出湿地公园规划过程中,可参考性景观格局指数——各景观类型面积占公园总面积比例为——22.2%<水体<30.7%、24.9%<林地<43.2%、8.9%<草地<16.1%、6.5%<湿地植物<15.8%、3.9%<道路<17.5%、2.1%<建设用地<9.3%、1.4<灌丛<2.6%,景观水平斑块密度应在92.65~251.29个/100hm2之间,参考值为227.96个/100hm2(白鹭湾);景观水平边缘密度参考值为764.8m/hm2(白鹭湾),且不低于387m/hm2(青龙湖);平均斑块分维数参考值1.20(白鹭湾),且不低于1.17(青龙湖);景观蔓延度参考值为57.2(白鹭湾),且不低于53.31(锦城湖);香侬多样性指数参考值1.61(白鹭湾),且不低于1.43(青龙湖);香侬均匀度指数参考值0.83(白鹭湾),且不低于0.73(青龙湖)。以研究所得景观格局指数为依据,对江安湖湿地公园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并结合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中“分级保护”原则,将湿地公园进行保护区域分级和功能分区设计。最终江安湖湿地公园景观类型面积占比分别为:林地32.9%,草地14.9%,灌丛2.1%,湿地植物17.0%,水体22.7%,道路7.9%,建设用地2.4%,公园斑块密度为197.59个/hm2,公园边缘密度为744.39m/hm2,蔓延度达到58.17,香侬多样性指数达到1.67,香侬均匀度指数达到0.80,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