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进程中的历史遗产保护——以镇江老城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头十年的发展状况印证着我国城市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快速、大规模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涌现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遗产保护意识的发展,我国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渐渐进入一个对历史遗产产生全面认识和接纳并进行全面保护的阶段。然而,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往往引发更多更棘手的城市问题,本文即是对广泛发生着的城市、地区、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大量城市遗产保护问题的集中研究。选取中国东部在运河与铁路交替影响下的城市带为背景,以交通变革为城市带来的变化为条件,以运河、长江与铁路交汇城市镇江为具体对象,探讨历史遗产的保护及其在城市发展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城市转型、遗产保护的特点和发展等,明确了研究对象与范围。随后,从环境研究入手,梳理了镇江在运河、铁路等交通条件改变下的城市发展状态,并归纳出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等与交通因素的关系。同时,对镇江市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以镇江西津渡及邻近古运河段为节点,从物质性保护和文化性保护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实践尝试物质性保护与文化性保护的平衡之路。最后,初步形成适用于转型中的历史城市普遍性问题的方法体系,以期为中国城市的合理发展以及大量历史遗产的保护问题提供些许帮助。
其他文献
国内近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乡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用日新月异来惊叹的同时,推倒重来式的建设越来越受到质疑,许多曾经活跃的街区退出了历史舞台,市井商业
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是建立在天然风景区内以提供游客服务的景区建筑。  城市发展的迅捷推动着城郊的建设速度,人们开始将目光转译到喧嚣之外,面对以自然景观、自然历史为背
城市蔓延与旧城衰落引发的城市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国家中,城市填充被看作调和以上城市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我国,由于存在城市发展状况、土地制度、建设法规
自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理论从西方引入中国,90年代以来实践的勃兴,到本世纪初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繁荣,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演进历程一方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累积结果,另一方面是城市设
北京市目前有接近百万的残疾人,以及超过两百万的老年人,他们对于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适逢2008年北京残奥会召开,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我国城市出现的贫困人口聚居现象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对象,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典型组成部分--城镇低保家庭的空间分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向白热化,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涌入,高密度城市屡见不鲜。人口的集中必然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那么现代城市一方面要缓解交通的压
海岸带小城镇位于海陆交汇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多样丰富,对带动腹地发展有积极作用。然而,海岸带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城镇的盲目建设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极易给海岸
学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视觉成分或视觉特性超越其他文化因素凸现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视觉文化所引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类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