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网络中时延敏感业务的频谱切换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时延业务是一类很普遍又很重要的业务类型。频谱切换技术作为认知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了传输业务的多项性能。与传统通信网络不同,主用户拥有对信道的优先使用权,认知用户只能以机会式接入方式使用空闲信道。这种认知网络特有的属性导致系统不稳定,频谱切换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被提出来。通过设计信道分配规则,频谱切换技术实现了对用户间的协调调度,提高了通信稳定性和信道利用率。而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时延业务的频谱切换技术研究非常少,因此对时延业务在认知网络中的频谱切换技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时延业务对传输时延要求较高,过去面向数据业务的“尽力而为”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延业务的性能要求。本文在传统频谱切换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时延业务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时延业务传输的频谱切换策略。在第二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频谱切换技术的相关概念,根据现有文献对部分频谱切换策略进行了总结,详细分析了不同频谱切换策略的优劣以及各自适用场景。第三章考虑到时延业务占用带宽资源的问题,研究了缓存队列机制在提高信道利用率,降低呼入阻塞率和强制中断率等方面的作用,并与信道预留策略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同时考虑到时延业务对时延要求不同的特点,在第四章中将时延业务细分为不同优先级,重点分析了在切换过程中优先级机制对时延的影响。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认知用户多信道传输资源分配策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时延业务不同的QoS需求,在第五章按照业务类型和用户接入类型将业务分为四个优先级。并且在前两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分优先级和有限缓存队列的频谱切换策略。在本章中,时延业务按照抢占优先级被细分为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两类,且实时业务优先级高于非实时业务;按照接入优先级又被细分为切换业务和新接入业务,且切换业务优先级高于新接入业务。当系统中没有可用信道时,认知用户的切换请求可以进入有限缓存队列等待服务。有限缓存队列一方面降低了强制中断率提升了系统吞吐量,另一方面保证了用户间的公平性。此外本文采用集中式管理架构,引入中心控制基站负责用户间信息的同步,避免用户间发生碰撞。本章建立了抢占恢复优先级M/M/c/c+k马尔科夫模型用来分析了频谱切换算法的性能,包括呼入阻塞率、吞吐量、实时业务的平均传输完成时间等。并使用MATLAB对切换算法场景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分别满足不同类型的业务的QoS需求。
其他文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以及“物联网”概念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以2.45GHz频段为主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刚刚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性能优势,往往需要准确的估计出无线信道参数。目前常用的信道估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基于训练符的信道估计方法、盲信道估计方法和半盲信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确定待测图片中人脸的位置、大小的一种技术,同人脸识别相结合共同构成自动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在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脸检测与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对未来信息化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其研究前景广阔,应用空间巨大。在实际应用中,观测者最关心的就是传感器网络中特定事件的发生地点以及传感器网络监
LTE-A系统在数据速率、频谱效率、时延等方面具有比LTE系统更高的需求。为了达到LTE-A的性能要求,3GPP提出了多用户MIMO、多点协同、载波聚合和中继等增强型技术。其中,中继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系统因为其直观性、可靠性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由于系统设备的物理局限性、传输介质的局限性和
多摄像头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综合性强,涉及到图像处理、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本论文旨在构建一个多PTZ摄像头的
在多元化的大数据网络时代,人们构建了由通信结构、管理层、存储部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存储区域网路(SAN)来解决网络中的大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网络中同时存
异步DS-CDMA通信方式拥有诸多优点使得很多通信系统采用这种通信方式。WCDMA移动通信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异步DS-CDMA系统。当移动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时,WCDMA通信系统缺乏快
在阵列信号处理中,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普遍要考虑的任务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依赖于数据的传统波束形成算法能维持感兴趣信号的幅度响应为1并抑制干扰。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