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与钾肥需求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钾肥施用必须越来越得以重视。合理施用钾肥,需要结合钾肥利用现状、作物需求量、土壤肥力状况等综合因素。本研究通过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我国农田时空尺度上的钾素平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948项目有关结果,根据不同作物在各个肥力等级上的推荐施钾量结合作物播种面积进行计算,初步分析基于作物需求的我国农田尺度上钾肥需求;根据小麦,玉米,大豆的田间试验,分析普通栽培方式和高产栽培方式下钾肥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1) 从1951年到2004年我国钾平衡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省的钾平衡具有很大的变异性,西藏、青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甘肃、贵州等省份钾平衡一直是盈余状态,而华东、华北等主要省份钾平衡为负值。钾盈余量过高的县市集中在西部,而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东南部地区钾平衡大多为负值。 (2) 中国理论需钾量为1490.8万吨,集中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和果树上,约占总量的77.4%。蔬菜的需钾量最大为411.8万吨,其次为果树278.1万吨,水稻、小麦、玉米钾肥需求量分别为241.1、116.3和107万吨。 (3) 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小麦、玉米、大豆均有增产效果,高产模式下增产率略高于普通模式:小麦普通模式和高产模式增产率分别为0.6%~20.9%和5.2%~21.3%;玉米2005年普通模式和高产模式增产率为:7%~18%和10%~29%,2006分别为7%~26%和12%~28%;大豆2005年普通模式和高产模式增产率分别为7.1%~23%和3.6%~16.1%,2006年为8.3%~11.5和2.7%~8.7%;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钾肥偏生产率、农学利用率、吸收效率均下降,高产栽培模式下的钾肥利用率要高于普通栽培模式;钾肥施用能带来经济效益,大豆产出投入比最高达到16.08,小麦和玉米最高产出投入比分别为4.45和6.92;随着产量的提高作物的吸钾量不断增加。
其他文献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errooxidans)能氧化亚铁离子和还原性硫实现金属离子的溶浸作用,是浸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菌。本文选取铜绿山与
龙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道地药材,当野生龙胆转为人工栽培时,施肥措施对栽培龙胆质量影响很大。为探讨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对栽培龙胆养分吸收,以及对根中龙胆苦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分析了不同品种野生与栽培龙胆根中龙胆苦甙含量,地上部养分含量,以及相应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在栽培的2年和3年的条叶龙胆,及2年的粗糙龙胆上设置了不同微量元素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在营养生长期、盛花期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了地上
本试验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同位素示踪等手段,研究了在不同浓度下马铃薯对NPK吸收与转运的影响、对光合作用及其产物转运的影响,并对氯毒害症状作了初步研究;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L~-对氮肥转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1、CL~-抑制马铃薯对NO_3的吸收; 2、CL~-不仅有抑制马铃薯根从溶液中吸收H_2~(32)PO_4~-...
本研究利用盆栽和分室根箱培养方式探讨了由Glomusmosseae和Medicagotruncatula形成的丛枝菌根共生体的抗砷酸毒害的机理;并在分室根箱试验中引入Glomusintraradices,以比较两
我在诗行里写自己/一文不值n  我曾对何物享有权力?!n  不可避免地我亦受孕于罪孽n  在那充斥着汗味和神经兴奋的新婚之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领域、信息领域、计算机领域三者密切的联系在一起,邮箱、电视、手机电话、传真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交流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在此
该文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土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在提高玉米和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以硅酸作为硅源加入营
水稻是农业生产中的耗水大户,每年水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40%以上,而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40%.在淹水栽培条件下,80%的稻田灌溉水通过蒸发和淋失途径而损失。这种由于高份额的生
有线数字电视常见的故障以及针对性的问题处理方法。有线电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视频影像模糊、图像不清晰、图像失真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确
该文应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在室内及大田条件下,基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及冠部特征参数,分别对水分、盐分胁迫下的根系分布参数估算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