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仿真中创建解剖环境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安全且高效的手段。然而,由于操作者无法直接观察病灶,以及手术工具的柔性等原因,使其难于学习和掌握。传统教学训练一般在生物性客体或非生物性客体上展开。对于前者,不仅成本高昂,无法重复使用,且饱受公众非议。对于后者,虽成本相对较低,且可重复使用,但缺乏足够的真实性。此外,人类遗体无生理活动,而活体动物的解剖结构则与人类有明显不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开发出一种基于真实病例的PCI计算机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场景接近真实,无辐射,无需消毒,可重复操作,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等特点。本文研究为该系统创建虚拟人体解剖环境的相关技术,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第一,针对主动脉的可视化需求,我们提出基于测地活动轮廓(GeodesicActive Contours,简称GAC)的处理流程。其运算以体数据的特征图像和初始水平集为输入,准确探测主动脉内腔边缘,从而通过面绘制得到主动脉的表面模型。为提高虚拟解剖环境的真实性,我们针对上述处理流程进行改进,获得心脏的近似表面模型。该模型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为其判断冠状动脉各分支的相对位置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针对冠状动脉的可视化需求,我们先提出基于CURVES的基础处理流程,并通过该流程获得冠脉网络主要分支的表面模型。为获得更完整的分支,我们对上述方法进行改进,提出管状物增强的处理流程,并通过该流程获得更为完整的冠脉网络。该流程针对冠脉次级分支这类管状物的横截面直径较小的特点,对其亮度进行增强,有效改善图像质量,利于这类结构的探测。相对完整的冠脉模型能扩大虚拟操作的范围,丰富训练内容。  第三,为提高血管模型在仿真中的交互效率,我们提出模型数据的优化处理流程。该流程在不明显破坏几何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精简了多边形(完整模型精简达99%)。在所得模型与虚拟导管的交互仿真中,获得大于10fps的显示效果。为提取血管模型的中心线,我们引入基于Voronoi图的类水平集演进方法。所得中心线将为手术过程状态化建模提供基本几何信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人的行为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要解决的终极问题之一。相对于物体检测和分类来说,人的行为识别是在其基础上要实现的更高层的目标,涉及到对人类视觉系统更深层的理解。除了理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