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接触应力的试验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直接接触作用的这种结构形式在既有普通铁路中占比大,并产生了大量基床病害。列车荷载下道床-基床界面接触应力是引起基床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真实地掌握有砟轨道铁路路基应力环境和状态,更精确地分析土质路基病害形成机理(尤其是局部病害),本文引入精细化的量测技术即薄膜压力分布测试系统,通过室内有砟轨道-细粒土土质路基循环加载模型试验,对循环加载下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离散型”接触面积、接触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改变目前从宏观角度即把碎石道床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道床-基床界面接触应力分析的不足。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Tekscan薄膜压力传感器测试技术可以用于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接触应力的量测,但需要对传感器薄膜与道砟接触的那一面进行保护以防其被道砟刺破或磨损,本文经过实际测试后最终确定采用厚度为2.5mm、邵氏硬度值A55的橡胶膜作为保护膜。采用了适合于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接触应力量测的传感器标定方法,并发现保护膜的存在仅使所测的最大应力值比真实值减小10%~15%左右。
  (2)通过WinServo多通道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开展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其中基床土和碎石道床的压实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案设计中考虑了有无底砟、荷载大小和频率等三项因素,并具体给出了道砟和底砟级配曲线,而动荷载采用分9级加载的半正弦波来模拟,其大小范围为3~30kN,频率分别为1Hz、2Hz、2.5Hz、5Hz以及10Hz。然后对比分析有无底砟、荷载大小和频率等因素对界面接触应力相关特征的影响,还对比薄膜压力分布测试技术与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的DEM-FDM耦合模型和传统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最后提出了能定量描述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的碎石道床-土质基床接触指数概念。
  (3)道砟与路基界面的接触是离散性的且会随着荷载的改变而变化。接触应力也并非均匀分布,距离作用在轨枕上的荷载正下方中心位置越近的区域,其平均接触应力越大。23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按传统计算方法计算所得路基面最大应力均为80~90kPa,但实际平均接触应力已超过120kPa且最大接触应力可以达到2MPa左右,其应力集中现象极为显著。说明传统的计算方法即将碎石道床作为一个宏观整体进行分析会低估路基面真实的应力水平。而底砟与路基界面的接触可以认为是连续分布的,且底砟能更好地均匀扩散应力从而降低路基面的应力水平。
  (4)道砟-路基界面的应力集中位置基本分布于轨枕底部在路基面上的投影区域,但是其中的最大接触应力未必恰好处于中心。
  (5)碎石道床-土质基床接触指数可以定量描述道砟-路基界面接触应力分布的离散变异性,且可作为道床工作性能指标。
其他文献
北方机场为保证冰雪天气下的正常通航,需喷洒大量除冰液对机场道面和飞机进行除冰雪作业,而残留在道面的除冰液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严重的剥落破坏,使表面砂浆剥落、骨料外露,形成麻面破坏,影响飞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机场水泥道面的抗盐冻耐久性问题成为北方机场水泥道面长期使用性能的主要约束。  水泥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对抗冻性能有显著影响,而通过引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各国规范通过规定新拌混
我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因线网密度日益增大而产生越来越多的交叉工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地基是二者交叉穿越的常用形式,目前对于该类工程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施工阶段变形及安全控制,而研究运营阶段下穿体系在铁路列车和地铁列车两种不同荷载、不同组合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响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依托上海地铁11号线下穿京沪铁路工程,在铁路和临近地表布置三个测试断面,隧道内布置两个测试断面,现场实测并
交通拥挤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自适应信号控制可根据交通流的状态及时调整信号控制方案,是缓解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城市交通控制数据日益丰富,数据驱动下的强化学习控制策略应运而生,其具有无模型、自学习的特点,符合交通系统的控制需求。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从合理性、有效性及算法性能出发对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往往忽略了自适
车辙是沥青路面最为普遍、严重的病害之一,在道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沥青混合料宏观设计指标相近,抗车辙性能却差异巨大的情况。这种差异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内部细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传统的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不再适用,有必要在细观层次上对车辙发生、发展的机理进行研究。  本文基于CT断层扫描的试验特点,改造了现有的车辙试验,使得利用CT研究车辙问题成为可能。通过制作小尺寸车辙板试件,使用黄铜矿集料替换部分
交通大数据具有大样本、高质量、低价格、连续观测的特性,它为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依赖于5-10年大规模交通调查的传统模型难以反映真实的城市交通需求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交通需求模型的数据基础做出改进,使模型能够对城市交通演变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根据数据采集方式,本文把通过主动调查获取的传统交通数据称作主动采集数据(ActivelyCollecte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逐渐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运营里程快速增加,客流量逐年上升,每日运营时间不断延长,其消耗的能源总量也随之增长。巨大的能耗带来高昂的运营和社会成本,成为了制约城市轨道交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城市轨道交通能够釆用节能策略,应用可行有效的节能技术,将能节约大量经济和社会成本,对促进可持续发展,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列车牵引能耗是城市
学位
企业货物运输网络由外部运输系统与内部运输组织模式决定。在电商物流时代,尤其需要识别运输企业运输网络,并总结其运输组织模式。由此明确个性化定制物流的网络特征,并总结重大物流节点布局规律。  本文实证研究城市生活性物流企业网络设施布局,以快递企业与普洛斯(以下简称GLP)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数据分别从国家层面与城市层面全面分析了物流企业运输网络特征,包括物流企业静态设施网络特征与动态网络流特征,并单独
交通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生命线系统之一,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然而,各种各样的异常事件频繁发生,导致交通网络的性能受损,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管理部门通常采用预警和应急的手段被动地应对难以预测的异常事件,往往只能从局部降低异常事件的影响。而在规划和管理阶段重点保护网络中的关键要素提高网络承受异常事件的能力是一种更加主动、全面的方法。  与传统连通性采用0-1变量表示OD对连通状况不同
学位
城市交通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及空气质量的恶化。相关部门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以及评估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需要进行全路网排放量的计算(机动车排放清单)。而这需要全路网各路段的平均车速和分车型的路段流量作为数据基础。  本文以深圳市关内路网为研究范围,首先将2013年分车型的小时OD,以及12小时总OD,在TransCAD中进行交通分配,得到了所有路段每小时分车型对应的流量及1
学位
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支护方法已经在一定规模上应用于工程实践,预制构件应用于地下空间结构的工程案例也越来越多,但考虑预制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新型支护结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匮乏,尤其是大断面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作为围护结构方面的研究更是较为稀缺。尤为重要的是,在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机理以及计算分析方法、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协调变形机理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很不系统,这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