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章动传动齿面磨损数值仿真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d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作为章动传动装置中的关键部件,其在实际工况下的齿面接触特性和齿面磨损行为对传动装置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鉴于该齿轮齿面形貌和章动运动的复杂性,本文采用齿面接触分析方法,明晰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副齿面接触特性,进而建立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锥齿轮的齿面磨损模型,并据此深入开展该类齿轮的齿面磨损行为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发现如下:首先,根据章动传动原理,建立了冕齿轮齿面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冕齿轮与双圆弧内、外锥齿轮的坐标变换关系,推导出章动式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数学模型,作为后续研究的模型基础。其次,采用齿面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了齿轮副的齿面接触迹线和几何传动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外锥齿轮锥点误差及齿轮副轴交角误差对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副齿面接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各项安装误差的增大,锥齿轮副接触迹线沿齿高方向的偏移量增大;凸齿面接触迹线偏移量对外锥锥点误差的变化更为敏感;凹齿面接触迹线偏移量对内锥齿轮锥点误差和轴交角误差的变化更敏感。为获得良好的啮合性能,应合理控制章动式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副的安装误差。再者,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准静态条件下的双圆弧弧齿锥齿轮齿面磨损模型,并据此分析了负载扭矩和安装误差对齿面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锥齿轮的磨损深度总是大于内锥齿轮的磨损深度,且外锥齿轮的齿根和内锥齿轮的齿顶更容易磨损;内、外锥齿轮齿面的最大磨损深度均出现在轮齿中间靠近小端的位置;齿面磨损形式在不同的负载扭矩下相似,磨损量随负载增大而增大,且凸齿面的磨损对负载扭矩的变化更敏感;相比于凹齿面,凸齿面磨损对安装误差更敏感。最后,结合章动式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副有限元动态接触仿真,建立了动态条件下的双圆弧弧齿锥齿轮齿面磨损模型,并据此分析了负载扭矩和磨损循环次数对齿面动态磨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条件下,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副具有与准静态条件下相似的齿面磨损分布形式,但前者磨损量略大于后者;准静态条件下的锥齿轮齿面磨损量随磨损循环次数呈线性变化,动态的齿面磨损量与磨损循环次数呈三次方非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电磁铆接因其铆接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小型化是目前手持式电磁铆枪的发展方向,将磁阻型电磁发射技术用于铆接,有望实现铆枪的小型化。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与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铆接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铆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对铆枪结构进行设计。基于磁阻型电磁铆接原理分析,对铁磁性弹丸的受力情况进行数学分析。结果表明:磁阻型电磁铆接与感应式电磁铆接在铆接力的产生方式上不同,弹
学位
电弧增材制造以电弧作为载能束,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控制使零件逐层堆积制造,实现金属结构无模成形,具有适应性强,沉积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在成形过程中,随着零件逐层堆积,热积累严重,由此产生非均匀塑性应变和热应变,会导致零件的应力和变形,甚至造成零件失效。本文通过建立电弧增材制造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热演化过程以及应力、变形规律,为从本质上理解电弧增材制造和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理论依
学位
并联机构的运动精度是制约混联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本文以自主研发的2UPR&RPS并联机构为例,拟开展其运动学分析、误差建模、精度设计、样机研制和精度测试等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一种拓扑构型为2UPR&RPS的并联机构概念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与分析。相关内容包括:运用旋量理论对其进行自由度分析,证实其具有两转一平(2R1T)运动能力;基于闭环矢量法得到其位置正/逆解;基于驱动
学位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产业中,作为新能源转化和存储装置的锂离子电池是实现新能源合理利用的关键。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在正负电极间来回地扩散/迁移。大量锂离子的嵌入/脱出会引起电极材料的变形并产生扩散诱导应力,较大的应力会导致电极颗粒产生裂纹甚至破坏,进而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和电化学性能退化。因此,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力学耦合机理的研究对提高
学位
重型车辆因其承载能力大,通过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建设和军事重工领域。随着人们对重型车辆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其不仅要满足强载重能力,还要具备行驶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这对重型车辆的转向控制技术和助力机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轮胎的转向阻力矩是转向控制器设计和转向助力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文基于重型车辆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特性描述不充分的问题,建立能对复杂工况下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进行有效预
学位
相比于恰驱动并联机构,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具有更高的刚度、更好的运动柔性以及更少的奇异位姿,可作为五轴混联加工机床的动力头运动执行部件。为实现混联装备的加工精度,必须保证其中的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具有足够的运动精度。有鉴于此,本文以2UPR&2RPS型并联主轴头为研究对象,开展该类三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标定方法研究,希冀为集成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五轴混联机床的精度设计与精度实现提供运动学数据参考。
学位
在室外场景下,视觉里程计能在卫星信号缺失时协助移动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获取自身位置和速度。相比于立体相机繁琐的标定与校正过程,基于低成本单目相机的视觉解决方案更简便。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可以直接从单目图像计算移动机器人状态,不需要对摄像头进行标定与校正,并克服尺度不确定性缺点。但CNN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困难,首先CNN运行时需要大量内
学位
光学相干测振(Optical Coherence Vibrometer,OCV)方法是一种基于低相干光干涉原理的新型光学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技术,具有成本低、测量精度高、无损等优点,自搭建的光学相干测振系统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的位移探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精密振动测量要求。板结构作为常用的工程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在运行过程中受众多因素作用造成损伤的产生和积累进而影响其安全性能。本论文以板结构的缺陷检
学位
电磁铆接作为一种新型铆接工艺,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装配领域。铆枪是电磁铆接的关键执行机构,目前国外电磁铆枪朝着手持式方向发展,实现了系列化和工程化,而国内研制的手持式电磁铆枪还存在铆接力不足,质量和后作力过大等问题。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整体优化算法和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铆枪的参数进行优化和分析,根据优化结果指导手持式铆枪的结构设计。以同轴单匝双圆环线圈作为基础单元,通过累加求和的方式对手持式电磁铆
学位
如今全球的汽车使用量持续增长,且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以致“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由此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因其绿色节能等特性而广受欢迎,其使用量也持续高速增长。但相对传统的汽车仍不够成熟,其车载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仍限制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况数据的联通,并以远程平台的形式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来优化电池管理,是提升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重要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