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板市场于2004年5月成立开始在中国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和投资中小板,并希望通过投资中小板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而收益的获得主要有股利和资本利得两种形式,这两者均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经营业绩相关,尤其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关系甚大。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应该能够恰好在当前股利和未来成长之间达到投资者所期望的平衡,进而使股价(至少是内在价值)升至最高,使投资者获得最高回报。 股利分配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联系投资者与企业的纽带。通过制定和采用合理的股利政策,除了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投资回报以外,企业经营者还希望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向市场传递企业的相关信息,投资者对其加以分析利用,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那么股利政策是否能够真正的向投资者传递积极的信号呢?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观点,在国外早就有股利相关理论和股利无关理论之争,而在我国,自90年代股票市场成立以来,我国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的学者就开始关注股利分配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由于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数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由于我国中小板成立不到十年,以往对股利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个股票市场的研究,而未将中小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相关性的研究。虽然中小板市场隶属于中国整个大的股票市场,有着股票市场的一些共性,但是同样中小板也有着高成长、高分配的个性,因此以往研究所得出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中国整个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的结论未必会适合中小板市场,所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之上,以股利分配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小板市场股利分配的现实数据来检验股利信号传递作用。 文章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介绍,文章的创新点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第二部分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三部分对文章的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超额累积收益率的计算过程以及实证检验的方法进行了详述;第四部分是实证环节,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市场对中小板股利分配有何种反映,观察股利信号传递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上有怎样的体现,并对实证结果加以分析、解释;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结合前文的分析和实证,针对中小企业板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笔者得出的实证结论,提出意见建议,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研究对象的创新。在前人的研究中,或者以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中小企业板的运行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但如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综合考虑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证研究,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统计方法对中小板企业的股利分配和股价的关系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 2、研究方法的创新。累计超额收益率是检验股利信号传递作用的常用方法,文章对超额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摈弃了越来越受到争议的市场定价模型计算方法,借鉴利用了市场调整法,并将中小板指数引入到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之中,通过比较累计超额收益率并进行差异性的检验,得出结论,从而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现状。 虽然文章想通过实证分析尽可能的得出更贴近中小板股利分配股价传递效应的结论,但是由于在研究过程中某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本人能力有限,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 1、由于数据收集数量巨大,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2009年中小板企业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由此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在09年我国中小板市场的股利分配政策状况,而且这种情况的说明是通过统计分析的大概率事件得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在选取事件日时,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所选取的样本假设为股利公告前后5天没有其他公告的宣布,而没有研究这个时间段以外中小板企业股价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样本选取量的多少对统计的结果好坏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板块内公司数量的限制和上市时间长短的限制,本文在实证中仅选取了52家上市公司,虽然对其在估计窗口的全部超额收益率值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但其也只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对实证结果会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文章是在前人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些研究,进行的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得出最接近实际的结论,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