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多跨简支梁桥破坏机理典型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9780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高发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桥梁大国,数量众多类型不同的桥梁是中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地震常常影响着桥梁的运营安全,特别在中国西部大地震频发,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多跨简支梁桥是在中小跨径桥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桥型,但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多跨简支梁桥常常会出现破坏。研究其相应的破坏机理是采取减隔震措施的关键。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针对2021年玛多地震中发生破坏的野马滩大桥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野马滩大桥震害特点分析。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对野马滩大桥的震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野马滩大桥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高阻尼橡胶支座发生破坏,上部结构发生较大位移,最终导致落梁。落梁特征主要为主梁位移沿断层法向,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针对大武台站地震记录进行全方位加速度反应谱分析发现大武台地震记录的卓越角度与野马滩大桥的桥梁轴线走向较为接近,但大武台距离震源较远,无法体现野马滩大桥处的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性。(2)利用走滑断层跨断层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对玛多地震近场地震动进行模拟。针对野马滩大桥附近无近场记录的情况,采用MP03模型以及A02模型进行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的合成,并与大武台记录进行了叠加。全方位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发现叠加后的地震记录的卓越角度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叠加后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仍然偏小,作为结构输入无法满足震害分析的需求。利用Python语言开发了Midas模型向Open Sees模型转换的接口,基于Open Sees平台对野马滩大桥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遗传算法针对输入的三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进行了寻优,得到桥址位置处垂直于断层、平行于断层以及竖向的地震动加速度分别为0.68g、0.41g、0.37g,满足了结构分析需求。(3)提出了考虑高阻尼橡胶支座破坏的本构模型,并进行了野马滩大桥地震反应分析。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表明:采用支座完好的本构关系计算结果偏小,需考虑支座破坏后的本构。结果表明支座顺桥向主要受到破裂方向性效应的影响,支座横桥向受到滑冲效应的影响,支座破坏后,主梁失去约束最终导致了落梁。(4)进行了基于非光滑方法的桥梁主梁碰撞分析。碰撞在野马滩大桥震害中也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基于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针对野马滩大桥的主梁几何条件进行了碰撞分析。地震输入平动方向采用了合成并调幅后的地震记录,根据平动地震记录得到了扭转地震动作为主梁扭转方向的输入。结果表明,野马滩大桥中碰撞主要为多点碰撞,单点碰撞出现的较少,主梁发生旋转的角度较小。桥梁顺桥向随着PGA的增大,顺桥向位移与转角都会变大,而横桥向随着PGA的增大横桥向位移增大,但转角会随着PGA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主要影响着转角的变化,对顺桥以及横桥向位移没有影响,转角在摩擦系数为0.1~0.4之间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0.4之后并不会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强震动数据对地震研究,结构抗震设计和地震中地面变形有着重要作用,并一直为震后灾害评估提供着重要参考价值。随着地震学的不断发展,人工神经网络逐渐被应用在其中的各项研究当中,同时地震学也逐渐将传统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即是利用其实现对地震数据分类。目前,对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基线实现校正,一直是地震工程的重中之重,其对震后地面断层研究,建筑物或公路结构物(如大跨桥梁)的倒塌原因具有重
学位
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地震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救援中,余震造成废墟二次倒塌会威胁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为保证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废墟体内的存活空间进行按安全性评估是地震救援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地震救援现场废墟安全评估给出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评估结果十分依赖现场指挥人员的学科背景、工作经验、认知差异和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地震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确定一个准确
学位
吊顶是公共建筑物中一类常见且易损的非结构构件。我国常用的吊顶系统主要由各种龙骨、吊顶板、吊杆等构件拼装组成,是松散的非连续体系。目前对于其地震反应和地震损伤特性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用于分析吊顶地震反应的二维简化数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考察吊顶地震损伤的频率相关性。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能够模拟吊顶在沿主龙骨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的二维简化模型的一般
学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作为黄河流经省区唯一全境属于流域内的省份,其发展情况与黄河水息息相关。中国的流域生态治理不仅是地理空间和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也是制度结构层面的问题,尽管协同治理是推动其实现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和手段,但它并不能保证不同协同主体间合作必定能够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府际内部如何围绕流域生态治理展开良性协同至关重要。府际协同强
学位
孔隙比是离散多孔土体作为工程材料与连续材料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推动土力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力学分支学科的重要物理参数;其控制的渗透系数,直接关系着堤坝堰、高土边坡、地下管隧、深基坑等重大城市工程与基础设施的土体渗透稳定性。近年来边坡溜滑、流土溃坝、隧道管涌、基坑透水等事故灾害频繁发生,成为学者们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受土体粒组分布广、颗粒形态复杂、结构尺寸效应等综合制约,物理试验研究孔隙比与
学位
强震动记录的选取与调幅是弹塑性时程分析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按照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进行调幅,但工程实际中更多使用的仍然是峰值加速度PGA的调幅方案,存在着规范编写者与使用者概念理解上偏差的现象。不合理的调幅方案往往会导致选取的强震动记录不符合要求,以及对结构响应估计的巨大偏差,在工程中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EPA与PGA在定义上存在着本质差别,实际中易被忽略,相关方面缺乏系统的
学位
近年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一社会边缘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和政府的关注,这一群体是未成年人中最特殊、最困难的一类群体之一。为了帮助这一群体解难脱困,国家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政策。本研究以柳州市L县X乡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的个案服务为依托,以服务中面临成长困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参与式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相
学位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准确地估计受灾地区的人口伤亡情况对合理做出救援决策、减少人员伤亡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人员空间分布信息的精细化程度对地震人员伤亡分析的精细度与准确性至关重要,如何建立建筑尺度人口分布信息并开展人员伤亡分析是当前研究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建筑群的震害仿真方法分析每栋房屋的损伤情况,采用人口统计数据和腾讯位置热力数据对人员分布进行建筑尺度的空间分配,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地震动特性与分布特征、建
学位
地震烈度定义为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一般通过震后人为实地考察评估得到,地震烈度的大小是一定区域内平均地震震害的直观体现。与地震烈度相比,仪器地震烈度通过震后地震动数据计算得到,避免了地震烈度人为评定的主观性,计算简便快捷并且更加客观。中国仪器烈度增量(△Ichina)指的是土层场地与相邻基岩场地中国仪器地震烈度之差。△Ichina反映了区域内潜在震害的增量,进而可以通过△Ichina对
学位
太阳活动剧烈会引起强烈的地磁扰动,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而太阳黑子数是描述太阳活动最基本的参量,其数量越多,太阳活动越剧烈,有效的预测太阳黑子数可以提前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地磁扰动水平,提前对灾难进行预防,为导航、定位、通信和低轨卫星轨道衰减的预报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因此,准确的预测太阳黑子数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考虑到现有的太阳黑子数预测模型中,大多数没有考虑预测后误差序列中的有用信息,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