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本试验选择辽宁地区广泛种植的三个玉米品种,辽单539,辽单565,辽单527,设置4个密度梯度,根据不同密度梯度下不同品种植株性状及产量和相关性状的数据分析,探讨密度对春玉米植株的作用机理,及不同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升高,植株株高升高,紧凑株型的品种与密度正相关不显著,半紧凑型品种株高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在玉米植株的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密度对株高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对穗位高的数据分析,随着密度梯度的升高,植株穗位高也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紧凑型品种穗位高与密度极显著正相关,半紧凑品种为显著相关。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密度对产量影响曲线不尽相同,各品种均应存在最适密度,即该密度下产量最高,紧凑型品种随着密度升高,产量升高,到达一定密度梯度后,增产缓慢,达到最适密度后逐渐下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密度对穗粒数和百粒重影响程度不同。辽单565的密度对穗粒数和百粒重影响相对较小,辽单539和辽单527相对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持续升高,单穗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并且品种单产受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影响,而非其中单个因素的绝对影响。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升高,穗长穗粗降低,秃尖增大,植株个体产量降低,但群体产量增加,可见密度对提高单产的巨大作用。群体过大,超出适宜密度,产量会降低。密度对光合性能的影响:随着密度的提高,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趋势基本一致。在苗期到拔节期缓慢升高,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迅速升高,大喇叭口期到吐丝期缓慢升高至最高值,而后缓慢下降,在吐丝后的30天左右下降迅速。并且同一品种基本表现为,中高密度的单株叶面积较低密度低并且下降迅速。而本试验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是品种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在苗期到拔节期,玉米干物质积累缓慢,在抽雄期开始至吐丝到成熟,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抽雄期迅速升高。本试验从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表明密度与株高穗位高,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较大的影响,说明这些性状对于评价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及寻找最适密度范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利于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员工发展激励等方面探讨中小企业健全激励机制的对策。
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湖北、湖南、广东等多地消费者投诉称,花费几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资金签订了建造装配式轻钢别墅合同,最后遭遇骗局。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
针对目前我国服装企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及库存日趋严重的问题,通过定制营销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几个环节作出一些新的调整,探寻解决产品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矛盾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常呈进行性进展,主要累及肺部,亦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多与肺
亲缘认同指的是依据亲属关系或拟似亲属关系所展开的关系认同。亲缘认同是引致产业区生产网络间过度竞争的根本力量。作为基本关系认同的亲缘认同,虽然有助于生产网络内部的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发展,是在历史地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共同体中进行的。资本主义消灭了等级,在政治上解放了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却抽空了人的解放的经济、社
对深圳地铁车辆PWR-1800型辅助逆变器IGBT驱动板故障高发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确认了故障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实施了技术改进,成功通过了装车验证。
目的:观察盆炎清栓配合微波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患者在将1枚盆炎清栓放置于直肠后,采用微波照射其
本文是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实验材料,研究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中对不同浓度(25~150mmol·L~(-1))的六种单盐(CaCl_2、NaCl、Na_2SO_4、NaHCO_3、MgCl_2、Na_2CO_3
中华民族姓氏知多少?这不仅是一个屡问而难答却饶有兴趣的问题,更是一个姓氏学、民族学、历史学,乃至关涉到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古代姓氏书有《百家姓》《千家姓》,乃至所谓《万姓统谱》(明凌迪知撰),但将现存古代所有姓氏书中姓氏统加,其总和不过七八千个。姓氏在历史中有消亡也有新生,这种现象越接近现代就越有加速之趋势。当今我国有十多亿公民,人口统计多取抽样数据,其所得姓氏与实际仍有较大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