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新瓶颈。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要发展,环境是保障。在新型城镇化下,如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地方政府能否实现有效治理,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同时,也考验着地方政府能否引导和协调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本文主要基于城镇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生态安全理论,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概念界定—理论分析—影响分析—问题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的逻辑顺序,以Z市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及其治理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途径。首先,在大量阅读中外期刊论文、Z市政府文件及相关的统计报告的基础上,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当前Z市农村生态环境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其次,从农业、农村生活、工业以及其他方面探究了在负面影响的情况下Z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透过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原因: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作用弱化、农村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主体的环保意识低下、农村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小以及社会组织参与不足。最后,依据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依靠地方政府单方面能力无法应对。因此,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网络化治理,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局面。同时,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开辟稳定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加强公众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作用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治理融入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后,总结新型城镇化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也指出农村城镇化不是用城市取代农村,而是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