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P基因家族及转录组分析的福寿螺耐低温胁迫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生物福寿螺(Pomacea spp.)已在我国入侵扩散约40年,对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及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由于福寿螺种间形态近似,种内形态特征多变,基于形态特征鉴别种类十分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线粒体12S-16S r DNA及线粒体COI分子序列,揭示了我国福寿螺种群中包含小管福寿螺(P.canaliculata)、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和隐秘福寿螺(P.occulta)三个种。外界温度是影响福寿螺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其中,福寿螺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是其向高纬度低温地区扩散的生物学基础。目前对福寿螺低温耐受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和HSPs表达差异研究,缺乏对福寿螺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的系统研究。明确低温胁迫下福寿螺耐受力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理解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性机制以及近缘种间的入侵适应性差异,并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的方法对小管福寿螺中的HSP基因超家族成员进行了全面鉴定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温度胁迫下三种入侵性福寿螺(小管福寿螺、斑点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不同组织中HSP基因的表达模式,在明确三种福寿螺存在耐温胁迫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低温胁迫下三种福寿螺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与低温耐受性相关的基因,深入探明了福寿螺耐低温胁迫的分子机理及三个近缘种间低温耐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一、小管福寿螺全基因组中HSP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分析通过Giga science数据库下载已发表的小管福寿螺的全基因组数据,使用Blastp软件比对、ir-HSP网站验证和Pfam数据库蛋白结构域分析,对小管福寿螺的HSP(Pcan HSP)基因超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2个HSPs基因,包括3个HSP90、13个HSP70、1个HSP60、13个HSP40、12个HSP20和1个HSP10基因。与福寿螺所在瓶螺科的3个近缘种相比,小管福寿螺的HSPs基因超家族成员最多。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同一家族的HSPs具有密切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基序排列。基因复制分析表明,Pcan HSP基因家族中有两组串联重复基因,包括Pcan HSP70-6和Pcan HSP70-7在Chr07号染色体上,Pcan HSP20-5、Pcan HSP20-6、Pcan HSP20-7、Pcan HSP20-8和Pcan HSP20-9在Chr10号染色体上均为串联重复序列。此外,基于已发表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对正常温度下Pcan HSPs在小管福寿螺中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不同组织间Pcan HSPs的表达模式不同。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福寿螺HSPs在不同环境应激下的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二、温度胁迫下三种入侵性福寿螺HSPs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了分析三种入侵性福寿螺(小管福寿螺、斑点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物种间HSPs表达模式的差异,根据已有的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can HSP90-1、Pcan HSP70-4和Pcan HSP70-6基因在低温(9℃)和高温(36℃)处理下三种福寿螺的肝胰腺、肾脏、鳃和腹足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Pcan HSP70-4和Pcan HSP70-6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can HSP90-1仅在小管福寿螺的不同组织中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检测的Pcan HSP基因在三种福寿螺不同组织中均显著升高,而在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与斑点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相比,高温胁迫下小管福寿螺不同组织中Pcan HSP的表达水平最高,因此,小管福寿螺具有更高的耐温胁迫的潜在能力。三、低温胁迫下三种入侵性福寿螺的转录组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小管福寿螺、斑点福寿螺和隐秘福寿螺耐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25℃未处理(A)、10℃低温驯化处理(B)和0℃低温驯化后冷激处理(C)的三种福寿螺的肝胰腺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以已发表的小管福寿螺全基因组(Gen Bank编号:PRJNA427478)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基因的表达定量和差异基因筛选,共得到9343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对不同低温胁迫下三种福寿螺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A vs B和B vs C之间的差异基因。结果显示,Ras信号途径、Hippo信号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和Hedgehog信号途径与福寿螺的低温耐受性有重要联系。进一步对三种福寿螺中关键低温耐受相关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热休克基因和抗氧化酶基因,以及甘油脂代谢通路中的三酰基甘油脂肪酶基因在福寿螺响应低温胁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Pcan HSPs基因在低温胁迫下小管福寿螺与隐秘福寿螺中的表达模式相似,这可能与福寿螺物种间耐受温度胁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其他文献
在环境监测,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各个应用领域都离不开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荧光标记、超材料传感、电化学阻抗、光纤传感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生物传感检测。其中光纤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效率高、尺寸小、灵敏度高等优点。为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边孔光纤的双马赫曾德光纤传感器,并对其进行关于应力,折射率及生物传感方面的模拟仿真及实验验证。主要工作可分为以下三方面:1.提出并制备
学位
材料光学特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工业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也使得产品的光学特性能够以量化的形式进行传递。传统的材料光学特性测量装置通常采用灯-单色仪系统作为光源,输出功率低,易产生杂散光,限制了测量的动态范围和测量不确定度。相比于灯-单色仪光源,可调谐激光光源具有更宽的光谱调谐范围、更窄的光谱带宽、更高的输出功率、更好的单色性和较低的杂散光等优势,能实现在更宽的动态范围和光谱范围下测量材料的光学
学位
短链脂肪酸具有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及平衡肠道菌群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在家兔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期刊
近年来,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色纯度高、环境稳定性好、溶液可加工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显示技术。在全溶液法正装QLED中,ZnO纳米晶由于能级与量子点材料匹配,制备方法简单,被广泛用作电子传输层材料。ZnO纳米晶的电子迁移率相比于有机空穴传输层的空穴迁移率高1-2个数量级,在器件中容易造成载流子传输不平衡,且ZnO纳米晶丰富的表面缺陷会造成量子点中激
学位
显著性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热点研究方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著性检测的目的在于学习人眼的注意机制,用有限的资源检测人们最感兴趣的区域,使得机器视觉的检测性能接近人类视觉。视觉显著性算法有两种,分别为注视点预测和显著目标检测。但由于注视点预测输出的是稀疏斑点区域,显著目标检测带来光滑连通区域,任务目的不同导致注视点预测效果不如显著目标检测。而现有的显著目标检测方法大都基于单路径处理模式,只在特征层
学位
目的:探讨浒苔多糖对肥胖金黄地鼠血脂和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金黄地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组)、高脂模型组(HFD组)、低剂量浒苔多糖组(LEP组,300 mg/kg·BW)和高剂量浒苔多糖组(HEP组,450 mg/kg·BW)。除对照组(ND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其中低、高剂量浒苔多糖组连续灌胃浒苔多糖水溶液。干预12周后,检测血脂水平,并采用1
期刊
目的 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的中介,在调节肠道屏障的通透性、炎症控制、胆汁酸代谢、免疫功能和疾病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蒙古族儿童肥胖与肠道菌群产物SCFAs的关系。探究蒙古族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肠道菌群产物SCAFs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为蒙古族儿童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依据。方
会议
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M527是一株龟裂霉素(Rimocidin)产生菌,龟裂霉素对多种真菌性植物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因此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潜力。但龟裂霉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是以丙二酰-CoA等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生物合成,产量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增加前体的浓度可有效提升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因此,本文考察了前体丙二酰-Co
学位
全无机CsPbX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纳米级的颗粒尺寸,在Micro-LED显示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CsPbCl3量子点组分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元素铅,且其荧光量子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本文以CsPbCl3量子点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异质离子共掺杂的策略对其荧光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行了改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通过热注射
学位
四极杆-线形离子阱串联质谱仪作为一种新型质谱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在生物分子和有机分子结构检测分析中。质谱控制系统是质谱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传统质谱控制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质谱仪大多采用并行传输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较低且布线复杂,不利于质谱高通量进程;商业控制系统往往采用软件滤波,存在时延较长和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不利于质谱仪小型化进程。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完成了四极杆-线形离子阱串联质谱仪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