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地“非粮化”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研究——基于云南宣威市的实地调研分析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vewpyc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耕地是农民增收的主要资源基础,然而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大计。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非粮化”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发展时期,开展耕地“非粮化”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迫在眉睫。宣威市既是云南省种粮大县,也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除粮食生产外,乡村产业还涉及经济林果、药材、香料种植业,生猪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乡村产业等。然而,这些乡村产业的发展大量占用了耕地。农民在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耕地的“非粮化”。为此,本文选取宣威市来宾街道后夸村、龙洞村、盘龙村3个典型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开展实地入户调研,获得了313户入户有效调查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耕地“非粮化”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研究提出了耕地“非粮化”的应对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入户调查数据,全样本、脱贫村和普通村的耕地“非粮化”率分别为33.01%、32.48%、34.50%,耕地“非粮化”较为明显,全样本和普通村的耕地“非粮化”相比脱贫村更严重一些。2.从农户收入调查结果来看,全样本、脱贫村和普通村的农户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占比分别为47.13%、48.09%、44.42%,脱贫村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占比高于普通村;从经营性收入来看,全样本、脱贫村与普通村农户的粮食作物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89%、37.06%、44.04%,非粮作物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6.16%、44.42%、51.03%,这一方面表明种植非粮作物的收入占比明显超过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占比,另一方面,还表明普通村种植非粮作物的收入占比明显超过脱贫村。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全样本、脱贫村、普通村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1)在全样本中,经营性收入、性别、交通条件、土壤肥力和种粮效益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龄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脱贫村中,经营性收入、交通条件、种粮效益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性别、机械化水平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龄、灌溉条件、土壤肥力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普通村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性别、健康状况分别通过了1%、10%、1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4)全样本中,性别与耕地“非粮化”呈负相关,与预期相反;脱贫村中,灌溉条件与耕地“非粮化”呈负相关,与预期相反;脱贫村中性别与耕地“非粮化”呈负相关,与预期相反。4.基于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通过提升种粮补贴的精准度,加强粮农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种粮意识等多种举措增加农户耕地种粮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2)改善耕地的土壤肥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改善耕地种植条件,促进粮食作物生产。
其他文献
传统的工作设计方向是自上而下,即由管理者拟定员工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力,员工被动接受,限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如今,这种静态的管理方式逐渐面临淘汰。一方面,外部环境具有动态、复杂的特征,对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愈发重视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往对工作的机械服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希望可以创造一份自己满意的工
学位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我国已经步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阶段,从脱贫攻坚的成果来看,农村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耕地“非粮化”,使得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破解这一矛盾,学者们对耕地“非粮化”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前人研究多以种植结构来测算耕地“非粮化”水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质量、耕地数量变化为切入点的研究较少。研究尺度上多以省、市
学位
作为营销学的新兴领域,游戏化营销运用游戏学的元素与思维创新营销活动,构建消费者主动参与的激励系统,为消费者带来积极情绪、幸福感以及感知更多权益,为营销主体吸引和凝聚消费者、降低营销成本、形成顾客忠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就游戏化的起源和发展、游戏化营销的界定和属性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然而,尽管现有研究验证了部分游戏化元素、功能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激发用户行为动机方面的潜
学位
名字是一个人的起点,品牌也不例外,品牌命名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营销的一个重要基础。名称是品牌诞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将商品与顾客相连接的桥梁。在市场营销中,给一个产品命名是企业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特劳特先生强调说:“品牌的名称和它自身的定位同等重要,甚至比产品的定位还要重要。”品牌名称对传递品牌价值、打造品牌形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品牌名称会引发消费者不同的感知,也会对消费
学位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如果不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采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那么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危及可持续发展大计。因此,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有利于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相较于城镇化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慢。以云南省为例,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05%,与发达地区相比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总体上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幸福感稳定上升,但城市发展仍存在宜居性不高、系统性不足、整体性缺乏、包容度不够等问题,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区省份,具有山地多平地少的地形特点,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可用于城镇开发建设的土地极为有限。因此,如何在保证城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合
学位
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民生大计。近年来,复杂的国际环境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系统的不确定性,国内粮食供需也只是紧平衡状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粮食命脉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各种惠农政策纷纷出台,全国粮食生产总量已连续8年站稳6.5亿吨台阶。总体上看,尽管惠农政策在竭力提升农户耕地种粮意愿,但仍存在一些农户种粮的限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惠农政策对粮农的激励效应。中国
学位
城市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更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土地资源的面积和承载力是有限的,城市用地既不能无节制向外扩张,也不能只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区省份,地势地貌条件复杂,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坝区面积仅约占6%,可供开发建设的城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亟需探索城
学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系统提供调节、供给、支持和文化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有利于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推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云南省由“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土地利用/覆被基础信息数据,分析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学位
切实加强高原湖泊治理,树立“流域治理”思想,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是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大举措之一。滇池是中国西部著名的高原湖泊,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日益巨大的压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