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例(20只眼)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激光能量1500—2000mW,脉冲时间2-3秒,光凝范围:术前眼压在40mmHg以下者行180°光凝,光凝点15-20个;术前眼压在40-60mmHg者行270°光凝,光凝点20-25个;术前眼压在60mmHg以上者行300°光凝,光凝点30-35个为宜,术后随访个3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前房出血及角膜水肿)、以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激光前平均眼压为55.615±10.164mmHg,术后随访眼压分别为:第一天24.64±6.428mmHg;第三天17.405±3.951mmHg,第一周15.816±3.858mmHg,第一个月15.25±3.165mmHg,第三个月18.958±2.193mmHg,激光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水肿14例,角膜大疱5例;术后角膜水肿4例。术后无前房出血5例,前房虹膜表面少量血膜9例,前房可见凝血块5例,出血液平1例。激光后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除球结膜水肿外无其它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缓解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部分、肝细胞生长因子第1螺旋区抑制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第1螺旋区(HGFK1)抗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生成作用。 方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研究HGFK1对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效果。在动物在体实验中,应用小鼠激光光凝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和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ROP),进行玻璃体腔注射HGFK1,研究其抗NV生成活性。 结果:HGFK1能有效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增殖和迁移;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时,对CNV和RNV也有抑制作用。 结论:HGFK1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被证实有抗NV生成活性。它可能是未来临床上除了抗VEGF治疗之外,潜在的辅助抗NV生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