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驻外记者的缘起和发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geg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代,北京《晨报》派出了一批驻外记者开展海外报道工作。此次驻外记者派遣具有参与人员多,覆盖国度广的特征,意味着民国时期驻外记者这一职业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制度方面,《晨报》在建立驻外记者的称谓制度、薪酬制度、任期制度与通信制度方面做出尝试,这些制度对于驻外记者的管理有一定的帮助。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因现实因素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但这种将驻外记者派遣制度化的尝试值得肯定。在派遣人员方面,此次派遣的记者以留学生兼任的特约通信员为主,特派员人数相比之下较少。在派遣过程中,驻外记者人员流动性大,任期长短不一。驻外记者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并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是一群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在通信方面,此次派遣在驻外通信的报道主题、新闻采集手法和通信写作手法上都有所突破。通信报道关注政治、社会、外交、经济、教育等多个重要领域,其中尤以政治最多。在各个领域中,驻外记者尝试使用力所能及的所有手段,通过各种渠道的采访、记录亲历事件、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完成高质量的通信素材搜集。在通信稿件的写作中,记者注重文字与图片两方面的呈现,文字上,采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情理交融的抒情方式,引导读者通过阅读通信展开理性思考;图片上,尝试使用照片、示意图与表格,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和清晰地了解复杂的社会、经济、地理问题。最后,此次派遣活动在民族主义勃兴、新闻业发展和记者个人发展三个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族主义方面,驻外记者通过对民族主义议题的构建,促进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驻外记者拓展了新闻通信的功能,促进了中外新闻界的交流,并在新闻生产中,对记者作用展开探讨,促进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在个人层面,驻外记者经历对记者回国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及食疗作物的普遍重视,荞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构建高产、优质、高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习职场礼仪,对于我们提升个人素质、捕捉人生机遇、获取通向成功的阶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湖
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和表述。阐述了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0多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经历了比较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
既往认为,肥大细胞主要在超敏反应特别是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挥作用,并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近年来发现,肥大细胞在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细胞
书籍设计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拘泥于“装帧”的概念。“装帧”只是书籍整体设计概念中的一部分。现代书籍设计讲求通过有趣的形态、生动的版式、富有触觉感的纸张、翻阅时产生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培育耐深播玉米品种对于玉米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165份玉米自交系中胚轴长等耐深播相关性状进行调查,结合平均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1 101个单核苷酸
半坡,鲜为人知的神秘山寨。
本文分析了改革时期农行员工思想状况特征 ,剖析了形成原因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