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持续增长,发展绿色建筑成为我国近五年以及未来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国内针对公共建筑能耗水平的定额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全国各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研究,这为我国建筑能耗监管带来了不便。而绿色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行能效研究更是匮乏。本论文首先解析中国三个气候区、10类建筑除集中供暖外的电耗强度(EUI)特征,探讨了我国公共建筑与美、英、日三国同类建筑的能耗水平差异。其次,采用文献调研法总结了中美绿色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并以苏州工业园区(SIP)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园(UCSB)为案例,分析了绿色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行能效和设计能效差异,并从用能系统、用能行为和室内环境满意度等方面,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建筑类型来看,我国公共建筑中,商场超市建筑(65-191kWh/m2)、宾馆饭店建筑(80-150 kWh/m2)、医疗卫生建筑(62-132 kWh/m2)和其他类别建筑(37-162 kWh/m2)为高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监管的重点。从区域水平来看,夏热冬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电耗水平最高,夏热冬暖地区其次,寒冷地区电耗水平最低。此外,对于机关办公建筑,其电耗水平与建筑面积均呈现出良好的EUI-S相关关系,(超)大型城市的机关办公建筑电耗明显高于中小城市,上世纪建造的机关办公建筑电耗较本世纪建造的高。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还远低于美英日发达国家,并呈现出“左偏移-双峰分布”特征。绿色公共建筑整体上较普通公共建筑节能,但个体能耗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案例分析结果显示,SIP的一个办公建筑存在50%的能效差异,而UCSB的三个教育建筑均存在程度不一(18%-94%)的能效差异。引起绿色公共建筑能效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模拟工况中对该建筑使用情况的估计不足和偏差,且办公人员安排密集、办公设备密度高。绿色公共建筑的室内光环境和热环境令人满意,但通风状况的满意度较差。从室内住户行为模式来看,多数绿色公共建筑的住户偏向于节能的行为模式,但仍有用能不当的现象;此外,建筑管理人员与住户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到住户的用能行为。因此,发展绿色建筑仍将是我国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绿色公共建筑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绿色住户的正确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合理维护。未来我国在提高公共建筑能效方面需要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做好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统计监测,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并加强管理和维护、保障其运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