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夏玉米长势监测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开始了精准农业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实时精确的田块尺度作物长势监测和定量评价是精准农业的迫切需求。无人机遥感方便灵活、时空分辨率高,已成为田块尺度农业遥感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本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在杨凌区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7个处理:CK、N1-1、N1-2、N2-1、N2-2、N3-1、N3-2。其中,CK(不施肥)、N1(105 kg hm-2)、N2(210 kg hm-2)、N3(315 kg hm-2)是四个不同的施氮水平;同一施氮水平下分为不追肥(N1-1、N2-1、N3-1)和拔节期追肥(N1-2、N2-2、N3-2)。在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采集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参数这些长势指标,同步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综合考虑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光合参数这四种单一长势指标,分别基于均等权重和熵值法构建综合长势指标(Comprehensive growth index,CGI)。对多光谱影像进行处理得到植被指数,分析长势指标(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光合参数、综合长势指标)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筛选得到敏感植被指数用于建立估算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分别构建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各个长势指标的估算模型,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对模型精度评价后,优选出最佳估算模型,实现监测夏玉米长势的目的,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由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构建的各个植被指数(NDVI、RVI、OSAVI、MSR)在表征作物冠层特征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K处理最小,远远低于其他施氮肥的处理,其次是N1-1和N1-2,其余四个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以可见光波段为主体的植被指数(MCARI、NRI)稳定性差,且往往在夏玉米不施氮肥时达到最大;追肥后,由红光和红边波段组合而成的CIre可以较好地表征出施氮水平为210 kg hm-2和315 kg hm-2的追肥效果(即N2-2和N3-2)。(2)长势指标(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光合参数、综合长势指标)与所选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表现为与NDVI、GNDVI、RVI、OSAVI、MSR、CIre呈较强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MCARI、NRI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相关性较差。除MCARI、NRI之外的植被指数基本均与长势指标极显著相关。(3)对于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增大,而对于SPAD,N1水平下的SPAD值明显较低,N2和N3水平的SPAD差别不大。分别建立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在不同生育期的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叶面积指数,RF方法更适合用来估算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RF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RMSE、RPD分别为0.82、0.32、2.38,可以极好地对夏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进行估算;对于地上部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类似,同样是全生育期RF模型效果最好,而在灌浆期,PLS模型和RF模型均不能对地上部生物量进行有效估算;对于SPAD,拔节期RF模型的精度最高,其次是全生育期RF模型,验证集R~2、RMSE、RPD分别达到0.83、2.23、2.40。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的全生育期RF模型均有较好的估算精度,在实际应用时,为了方便,可优先选用全生育期RF模型。(4)对于光合参数,不同处理下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显示在拔节期追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延缓植株衰老。光合参数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NDVI可以较好反映光合作用强度较低的情况。采用PLS和RF方法可以在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建立相对不错的光合参数估算模型,而对于全生育期,两种方法均不能对光合参数进行有效估计。总体来看,基于植被指数建立的光合参数经验统计模型(PLS模型、RF模型)效果一般,不能很好地估算光合参数。相比之下,PLS模型优于RF模型。对于净光合速率,效果最好的是抽雄期PLS模型,其次是拔节期PLS模型;对于蒸腾速率,灌浆期RF模型精度最高;对于气孔导度,最佳模型是抽雄期PLS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建模集和验证集R~2均为0.7;对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抽雄期,PLS方法建立了可利用的估算模型,为最佳模型;在拔节期、灌浆期,两个模型均不能得到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估计值。(5)基于均等权重法构建综合长势指标CGI1,基于熵值法构建成综合长势指标CGI2。CGI1、CGI2呈现出的规律与实测长势指标具有一致性,能够较好地反映作物长势;与CGI1相比,CGI2在抽雄期变化不大,拔节期、灌浆期有所降低,可以更明显地显示出不同生育期间的差异。分析综合长势指标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可以得到:NDVI、OSAVI在不同生育期与综合长势指标的相关系数均较高。CGI1与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略大于CGI2与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与单一长势指标相比,综合长势指标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增强。对比综合长势指标不同生育期的估算模型发现,CGI2模型精度低于CGI1模型精度。对于CGI1,拔节期RF模型精度最高,其次是全生育期RF模型,略低于拔节期RF模型;对于CGI2,抽雄期RF模型的验证集R~2、RMSE、RPD分别为0.68、0.11、1.76,这表明抽雄期RF模型为最佳模型。与各个单一长势参数相比,CGI1、CGI2的模型精度均介于表型参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与光合参数之间。
其他文献
以聊城大学自主设计开发的普通高校贫困生管理信息系统为背景,重点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在信息查询、数据维护及统计等方面体现了自身特色,实现了贫困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
本文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并构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的网络,以可视化图形方式对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辨证和用药规律。检索截止2021年9月30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载的中医药口服方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文献,对文献数据进行归纳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SPSS和
干旱是云南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全面了解云南省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云南省104个气象站点1959~2018年逐月降雨量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云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尺度的SPI值随时间尺度的增加,波动逐渐减小,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特征。(2)近60 a以来,云南省每年都会有地区发生干旱,大部分以轻旱、中旱为主,但重旱、特旱发生的比例也在增加;
本学期是临床诊断学的“小”学期,授课对象均为医学相关的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受到疫情影响,诊断学课程均为线上授课。目的:为了探索新冠疫情下临床诊断学线上授课,尤其是线上实验授课的效果。方法:以本学期线上诊断学教学作为实验组,上一学年实地教学作为对照组,通过学生上课情况、反馈和期末成绩等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学生线上出席情况较好,大多学生对线上授课满意度较高,认为能够锻炼提高自学能力,且实验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
利用松花江流域(Songhua River Basin, SRB)103站降水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温等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9年松花江流域冬季降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联系。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冬季降雪主要受到其年际变率的调控,且年际降雪异常EOF分解的第一模态表现为流域一致型变化(方差贡献率为55.3%)。当松花江流域冬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注重学科间联系的教学建议。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同时,生物学和数学、技术、工程学、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执业医师考试的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基于执业医师考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60.38%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执业医师考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执业医师考试的适考能力。结论:基于执业医师考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和执业医师
青藏高原作为耸入对流层中层的“巨大热岛”,其产生的热力强迫对东亚以及全球的天气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关于夏季高原热源对下游降水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气候的认识,提高青藏高原及下游降水的预报水平。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夏季热源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青藏高原热源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下游降水的影响规律及物理机制,总结了已有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不同
大田滴灌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不同区域应用时,其对土壤水盐平衡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也各异。为准确掌握长期节水灌溉对新疆农田土壤水盐及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新疆大田滴灌的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效,分析了长期大田滴灌以来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南北疆的主要灌区农田地下潜水埋深、耕层土壤盐分再分布的变化情况,并从维护新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提出4条对策与建议:两水统观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