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正图像的交通事故现场元素测绘技术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总保有量逐步递增,道路交通流量随之增加,道路交通状况每况愈下。加之驾驶员素质较低下、道路交通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日俱增,直接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道路交通事故也是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测绘方法主要是以人工测量为主,拍摄现场照片、录像为辅。人工测绘不仅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测绘精度低,还会因为占道时间长而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引发次生交通事故等。为满足现代化的交通事故勘测要求,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现场勘测工作,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处理中。例如: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测量装置等。虽然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了事故现场勘测效率和精度,但由于测绘仪器价格昂贵、造型笨重、操作复杂,因而难以得到普及。针对上述问题,以摄影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交通事故现场图像二维校正方法和交通事故现场测绘技术。达到缩短事故现场勘测时间,提高事故现场测绘质量,降低事故现场勘测工作量的目的。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对交通事故现场摄影测量理论进行研究。利用针孔成像模型和图像直接线性变换等理论基础,研究图像二维校正的数学模型。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特点,确定了图像二维校正方法。建立空间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将相机拍摄的现场照片转化成具有正投影效果的俯视图像,从而对事故现场进行二维重建,直接反映出事故现场各元素之间的位置距离关系。应用四点定位法进行图像标定,快速获取标定点的空间位置坐标,使用非量测相机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影测量。同时,对于场景较大的事故现场,提出分区域拍摄,拼接校正图像的解决方案。针对交通事故快速勘测技术,重点研究事故现场测绘技术,依托吉林大学交通安全实验室“重特大交通事故快速勘测与处置技术”课题,研发交通事故现场测绘程序。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环境,以面向对象编程技术、MFC程序框架和矢量图绘图技术为理论基础,根据程序设计目标和需求分析,将程序总体结构分为位图、矢量图、比例确定三大部分。根据各部分的需要设计程序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图像输入/输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比例确定模块、测量模块、基本图形模块、图形符号模块、文本输入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从而实现交通事故现场测绘的目标。针对交通事故实际情况设计试验方案,设置相机拍摄高度,分别以不同距离拍摄现场图像(照片),验证校正模型正确性并分析影响误差,通过图像拼接试验来校验拼接方法的可行性。为了减少校正图像误差和外界干扰,在实验环境条件下设计模拟事故现场,以检验程序算法的绘图精度。实际案例应用研究表明,该算法及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误差分析。
其他文献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革命历史民歌”,来自1940年产生于山东沂蒙山抗日民主根据地《打黄沙会》,至今已整整传播了70年,尽管其“打黄沙会”的内容已不复存在,但它仍是一
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是世界唯一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它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凝聚着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一件璀璨夺目的艺术作品。柱础石作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峻的挑战。金融创新在规避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和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的会计理论和监管体
基于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当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农业技术转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找到研究成果的侧重点和疏漏之处,为农业技术转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化、信息化”、“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中城市群一体化”这些大机遇就摆在沈阳面前,
配电系统可靠性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其可靠性的集中体现。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是保证供电质量、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和改善电力工业生产技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是肿瘤形成的起始细胞,维持肿瘤生长,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通过对肿瘤干细胞的分选鉴定可以使我们能更清
网架结构是一种较好的大跨度屋盖结构形式。它具有空间受力、节省钢材、空间刚度大、建筑高度小、便于业化、定型化、建筑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国内外中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
背景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此造成的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e addiction)给他们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及
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法、文献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视角,以拾荒者在面临他人对其身份持有强烈的社会歧视和偏见的情况下如何建构自我身份为核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