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p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未来我国粮食生产还将面临着有限的耕地资源、有限的水资源、城市扩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自然资源,提高粮食生产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耕地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耕地、高质量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均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研究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未来耕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垦区拥有我国粮食生产的优质耕地资源,随着近60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在连续多年获得粮食高产、稳产的同时,垦区水土资源流失、抗灾能力减弱以及耕地后备资源趋于紧张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数量增加、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种植结构变化的现象十分明显。通过近30年来垦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其未来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的背景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种植结构科学调整问题,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发挥其粮食生产“稳压器”的作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黑龙江垦区为研究区域,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耕地利用变化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耕地利用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介绍黑龙江垦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第二,分析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包括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结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耕地总量稳步上升;耕地变化的速度表现为水田增长速度大于旱田增长速度;耕地质量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中低产田比重大,农用地等级低,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土壤肥力严重下降,且水土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此外,水早转化是黑龙江垦区种植结构的显著特征之一,且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第三,建三江分局是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最大的分局,本文以建三江分局为例,分析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一方面为积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变化,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是其主要特征,其中,热量资源的增加是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农业经营方式和科技因素等。第四,根据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给出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对策,即在保护耕地与开发耕地并重的前提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适应气候条件的种植结构,实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规范和加强土地流转,有助于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背景下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方法于2015年6月15—30日,在享受《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卫生八条")政策的A(偏远农村12家)
在目标指示系统的飞行试验中,我们面临如何能在评估其指标符合性的同时,评估目标指示系统的误差对其使用能力的影响问题。为研究目标指示系统精度与使用能力的评判方法,对目
2013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同时出台的还有认定家庭农场的具体标准以及详细的操作方法,在此条件下,家庭农场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此诞生,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农产品贸易相较于入世前实现了显著进步,规模大幅增加,农产品进出口依存度持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方
以安徽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借鉴我国其他省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分析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首先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日愈突出,农业生产缺乏动力,农村发展遇到瓶颈,农民收入急需提高,同时“三农”问题也制约着其它产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其他产业的基础,怎
物理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将其发掘出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升与成长。本文结合实例指出阅读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认知、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方法和
从《金匮要略》的角度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认为感受风寒湿热邪气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在因素;肝肾不足,气血虚衰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在因素;疼痛和运动障碍是强直性脊柱炎
本文首先从供电企业线损分析的时代背景出发,对线损理论计算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指出了线损管理的重要意义。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