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治道)和自由、理性的心灵秩序(治心),形成有序的社会治理结构,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世代延续,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不懈的理想追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就是一位把这一宏伟理想抱负,得君行道,付诸于实践的改革家和哲学家。他所建立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理论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系统严整,史称荆公新学。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在恪守儒家本位的基础上,融通佛老,兼采诸子,学术特征以天道心性义理为主旨,它是第一个成功地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王安石的政治思想超越了当时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他用“心”“意”解经,直承先王之道,勾画出“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在治心上,他采取“三步走”的策略,主张“一道德而同天下之俗”,来统一人们的心灵秩序;在治道上,他的“三不足”变革之道,震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保守派,成为其随后推动变法改革运动的纲领;在致思理路上,王安石以“九变而赏罚可言”来建立政治宪纲,阐明一种推天道、治心性、明人事的思路,使其政见高出同辈,独步一时。荆公新学博大精深,虽不能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主要问题简单化约为政治问题,但王安石哲学思想里明显而强烈地蕴涵着政治向度,在实践上它为治道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即治心与治道)来剖析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来重新认识九百多年前那场变法改革运动背后的深层理论结构,来把握哲学与政治变革相推相当,交融互动的过程,来厘清经学、玄学、佛学向宋明理学过渡中的这一承上启下的思想脉络。文章最后总结出王安石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及其理论价值,即王安石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和探索政治问题,他所追求的公正、合理的“大中至正”之道和公平、理性的人本秩序,以及“大有为”的理想抱负,对当时乃指后世都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现代新儒家代表,方东美的哲学思想统贯中西,含摄众家,兼收并蓄,他的哲学理路是以生命为本体,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方东美通过对中国生命哲学的重新阐发,强调生命创进不息的
马尔库塞一直是按照双向度的技术观来批判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他试图使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技术”由单向度走向双向度,从而克服人的异化。本文试图从“技术”一词的回溯的来论述
伦理学知识合法性一直是20世纪以来伦理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伦理学原理》(1903年)这部“标志着20世纪伦理学革命的开端”的巨著中,“现代伦理学之父”摩尔第一次将伦
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技术是系统削峰填谷,提高运行经济性和风电消纳的重要手段.针对风电和需求侧资源的时间特性,考虑到电网调度层和负荷聚集商(load aggregator,LA
期刊
一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更大发展。认真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和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结合创先争优,抓好典型示范。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围绕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交往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交往和谐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前提条件之一,没有人们的和睦相处,没有人
城郊接合部学校地处城市的边缘地段,交通不太便利,学生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家长素质偏低,学校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师资队伍年轻,经验和敬业水平有待提高,加之历史、客观和现实等
传统的企业关注高效率和高利润,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忽视人的发展,使人在管理过程中被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根本是人的管理。于是,大多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哈贝马斯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虚假意识”界定意识形态的传统;在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