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荒漠林鼠害危害及其灾害损失评价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昌吉州荒漠林鼠类危害及鼠类群落结构的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鼠害损失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研究,摸清了主要鼠种、数量及与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m)被害率的关系和得出荒漠林鼠害损失评估体系相关指标的权重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昌吉州荒漠林区捕获鼠率为10.16%(1199/11790),优势种为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占总捕获鼠数量的81.81%,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占捕获鼠数量的7.78%,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占总捕获鼠数量的7.2%。  (2)将调查区域分为沙土、粘土、砾漠三种生境,子午沙鼠在三种生境中的捕获率最高,说明子午沙鼠在三种生境中都有分布,而大沙鼠、三趾跳鼠捕获率不高,在砾漠生境中为零。子午沙鼠与梭梭被害率相关性不明显,其可能与子午沙鼠的食性成分无梭梭有关。  (3)荒漠林梭梭被害率在10%-50%的范围时,大沙鼠相对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与梭梭被害率呈正相关,当梭梭被害率大于50%时,大沙鼠相对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均呈下降趋势。梭梭是大沙鼠的主要食物来源,当梭梭分布稀少时,大沙鼠具有转移或远距离危害的习性,因此,大沙鼠相对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与梭梭被害率呈倒“V”字型趋势分布。  (4)用铗夜法调查鼠种、数量,并计算捕获鼠率方法适用于夜行性鼠种。但对梭梭造成危害的昼行性大沙鼠所占比例很低,因此采用铗夜法调查计算得到的捕获鼠率作为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的参考值需慎重考虑。大沙鼠相对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与梭梭被害率关系密切,建议将大沙鼠相对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作为荒漠梭梭被害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的参考值;同时在调查大沙鼠发生危害程度时,将梭梭列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5)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鼠害灾害损失评估体系指标排序结果为:生态经济损失(64.01%)>社会经济损失(26.48%)>直接经济损失(9.51%);森林防护(24.695%)>生物多样性(16.78%)>积累营养物质(16.34%)>保育土壤(15.405%)>涵养水源(14.24%)>固碳释氧(9%)>净化大气(3.54%)。
其他文献
该试验在室内用盆栽法对氰草津和莠去津混用进行了生物测定,为了便于其工业化,商品化,对二者的混与制剂作了配方筛选,研究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同时建立了该制剂的分析方法,最
1、在1997年到1999年的两个小麦生长季节里,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设置的穴播小麦品种圃中,采用分小种圃人工接种,调查反应型、普遍率和严重度并计算综合病情指数的方法,共测
五氯硝基苯(Pentachloronitrobenzene, PCNB)是一种有机氯类杀菌剂,性质与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相似,性质稳定易残留。由于五氯硝基苯在农田大量使用,很多研究检测到五氯硝基苯在环境介质(水、土、大气等)中残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并可能威胁人类的健康。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抗逆性比较强。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对比不同
该文较详细地研究了除草剂安全剂R-29148和AD-616的合成.选用容易得到的环氧丙烷,氨水,碳酸氢氨,二氯乙酸,三氯化磷,丙酮,环已酮等为超始原料,通过合成中间体异丙醇胺,二氯乙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小菜蛾绒茧蜂是上菜蛾的幼虫寄生蜂.该文通过室内外试验,对小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寄生效能进行分析,探
从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的五个参场人参根际土壤分离得到4属14种VA菌根真菌, 鉴定出了10种.文中对这些种类VA菌根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这些种的频度、优势种类及孢子
该文由苹果茎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和转复制酶基因小麦的检测与览定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对前人的方法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对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进行
许多1,3,4-噻二唑啉衍生物具有除草、杀菌等生物活性,而硝基亚氨基是吡虫啉类杀虫剂中必不可少的活性基团.作者把硝基亚氨基引入1,3,4-噻二唑环,合成出系列新化合物,期望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