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自古以来很多游牧民族如鲜卑、女真、室韦、蒙古等都在这里发展壮大。谢尔塔拉文化的主体分布范围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海拉尔河流域,代表了公元7-10世纪活动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游牧民族文化的遗存。主要发掘地点有两处,一处是西乌珠尔墓地,一处是谢尔塔拉墓地,分别代表了谢尔塔拉文化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谢尔塔拉墓地的发掘填补了相当于晚唐五代时期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的空白。该墓地的文化内涵与鲜卑、契丹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但这批墓葬的年代和历史文献记载中该地区同时期的、构成蒙古族族源的室韦人相当吻合。本人以大量文献资料研究为基础,探讨谢尔塔拉的族属,如果谢尔塔拉墓地的族属能够推断为室韦,那么对确定室韦的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探讨蒙古族的起源问题能够提供新的线索。唐代渤海国文化与谢尔塔拉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两者在葬俗以及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文化因素,同时也保持着自身的特殊性。人类学研究从谢尔塔拉人群的颅、面类型上推断他们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谢尔塔拉文化的发现,为研究室韦的历史以及探索蒙古族的起源提供了科学的考古实证资料,对于构建呼伦贝尔草原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体系,推动中国东北边疆地区考古与历史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新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成果,首先对代表谢尔塔拉文化的墓葬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墓葬形制、主要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其次,分四个方面对谢尔塔拉文化进行初步研究。第一是谢尔塔拉文化与唐代渤海国的比较。第二是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研究谢尔塔拉文化的族属以及当时的社会组织关系。第三是结合汉代鲜卑考古发掘资料,通过文化因素,探讨谢尔塔拉文化与鲜卑文化相互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关系。最后对谢尔塔拉文化的桦树皮器进行分类和相关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