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表流湿地系统中基质和植物的筛选与分布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日益增加。稳定表流湿地技术主要是针对处理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它是在克服稳定塘不足和人工湿地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保障后续潜流湿地系统堵塞小、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技术,是一项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和极具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基质、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基本构成要素,其中对基质和植物的研究是重点。本次试验为解决稳定表流湿地系统中基质和植物的筛选问题,进行了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稳定表流湿地系统中的基质和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和效果。通过对基质和植物两个方向分四个阶段的试验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试验结论:   (1)选取竹条和棕丝作为稳定表流湿地系统的新型基质,加入空白系统,对比研究这三组平行的稳定表流湿地系统在同一水力负荷条件下,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竹条对TN和NH4+-N去除效果好,棕丝对COD和TP去除效果好。   (2)选取常用于人工湿地的三种基质:空心砖、瓦片和蜂窝煤。通过对比这三组平行的稳定表流湿地系统的进水和出水,得出三种基质的在净化生活污水水体方面的各自优势。综合来看,蜂窝煤和空心砖综合处理效果较好。   (3)通过对四川省自然湿地植物的调查,选择了挺水植物千屈菜、美人蕉和风车草三种常见的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植物的生物量、对生活污水的适应性、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和植物体的氮磷积累量。结果表明:美人蕉和风车草处理效果较好。   (4)依据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选择了浮水植物水葫芦、水花生、大藻三种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这些植物的生物量、污水净化能力以及植物体的氮磷积累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对水体中氮的去除效果与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特点和程度,水葫芦和大藻处理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城乡居民的互联网使用频率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影响的差异性以及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发
基于武汉市、郑州市、北京市1286份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以城市归属感为中介变量,探讨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
构建面板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8个省份2008—201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选取
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聚焦公共健康教育的效果,采用OLS方法实证分析了接受公共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接受健康教育可以显
基于CFPS2010、2012、2014、2016四期面板数据,研究健康冲击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健康冲击显著推高了家庭总消费和多个分项消费,其中以医疗保健消费
近年来,Ti基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成功提高到了厘米级,Ti基块体非晶也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特性在工程结构材料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室温下块体非晶极低的塑性却限制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氮磷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因此,控制氮磷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脱氮除磷法虽处理效果较好,但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磷酸铵镁沉淀法在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的同时又可将氮磷加以回收利用,进而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到目前为止,限制该方法被推广的主要因素是镁盐在处理过程中的消耗量较大,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处理费用的增加。而轻烧粉,主要成分氧化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结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运用精算模型分析养老保险缴费率潜在下调空间.研究发现:
随着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日渐增多,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泥产生量也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污泥年产量大约在3000~4000万吨,但仅有10%左右的污泥真正做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泥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对植物来说有较好的可利用性,非常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同时污泥中还含有过量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置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堆肥
纵向府际关系作为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财政等关系的总称,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与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需要,由中央政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