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明清时期的李渔有着多重身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其著作《闲情偶寄》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与生活的结晶。近年来美学研究逐步走向文化与生活,本文也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研究《闲情偶寄》,旨在对其内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其积极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以此来观照现代人的生活,给现代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范式,使我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形成的历史渊源,在简单梳理李渔生平和分析其作品《闲情偶寄》的过程中,探究其生活美学形成的原因。发现其生活美学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明清时期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李渔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
  第二章本章主要论述《闲情偶寄》中所包含的生活美学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分类概括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仪容美学”、“饮食美学”、“养生美学”、“居室美学”。
  第三章本章主要论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审美内核,在上一章节分析其具体内容的基础之上,概括总结其审美化生活所具备的内核特征。在《闲情偶寄》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自然和谐的生活,原因在于李渔始终以闲情自适的审美态度对待生活,在世俗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求新求变的生活方式为世俗生活增添雅致之趣,以此来实现诗意的栖居。
  第四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的现代意义,在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李渔生活美学的归宿也在于回归自然和本真的生活状况,他的《闲情偶寄》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生活美学观对当下社会来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启示我们在建构当下美学体系时要扎根于日常生活;启示现代人在追求审美化的生活时:要注重去伪存真,追求本真的自我,以乐天安命、知足常乐的心态对待生活。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师生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中等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提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
学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充分展现大国优势,争得国际话语权,需要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入阐释文化自信,并将其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进入新时代,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