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和工作环境中空气微生物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有高达90%的时间在住宅或工作环境中度过,这些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这些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暴露特性越来越被关注。微生物气溶胶是指含有微生物粒子的气溶胶,包括细菌、真菌、花粉孢子、病毒等微生物体。吸入含有微生物的大气颗粒物会引起一系列人体健康效应。长时间真菌气溶胶暴露可能导致人体呼吸道疾病,哮喘、过敏等。细菌气溶胶暴露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部分大颗粒细菌气溶胶随食道进入人体是引起部分肠道疾病的潜在因素。因此摸清住宅环境或工作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暴露特性和探究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对保护人群健康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了普通住宅环境和养老院、污水处理厂和歌剧院等3个不同的工作环境为背景,利用可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鲎试验法(LAL)等技术手段探究这些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的组分、浓度分布、粒径分布和群落结构,明确上述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暴露特征;在应用多种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一种以细胞实验为基础的微生物暴露风险评价新方法。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住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GSP)和可入肺颗粒物(PM1)中均存在真菌碎片,但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微生物浓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可入肺颗粒物中的微生物浓度和物种多样性(p<0.05)。真菌气溶胶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但不同住宅中的真菌气溶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罕见的粒径小于1μm的花粉碎片也在住宅环境中被观察到。研究结果显示用q PCR法可以鉴定和定量PM1样品中的微生物片段,也增加了人们对普通住宅环境中PM1颗粒物和GSP颗粒物之间定量关系的深入了解。(2)在养老院工作环境中发现,清洁工在工作过程中暴露于较高浓度的真菌气溶胶,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是在清洁工作中暴露的主要菌属。通过对菌落的分离培养和体外细胞实验可知,在分离的30个菌株中,亮白曲霉(A.candidus)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具有最高炎症潜能,黑曲霉(A.niger)和烟曲霉菌(A.fumigatus)具有最大毒性效应。本章提出一种基于细胞实验进行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基于菌株炎症潜能和毒性效应进行健康评价发现,清洁工暴露的风险组真菌的浓度(71 CFU/m3)高于室内固定样本(28 CFU/m3)和室外固定样本(15 CFU/m3)的风险组真菌浓度,清洁工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暴露风险。(3)在污水处理厂的工作环境中发现,工人暴露的颗粒物中的嗜温细菌,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浓度受季节、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影响显著。接触污水相关工作人员的暴露值(GM=352 CFU/m3)显著高于污水处理厂办公室人员的暴露值(GM=158 CFU/m3,p=0.01)。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唯一一个在秋天人体样品和两个工作环境中检测到的致病菌。四种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工人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4)在歌剧院工作环境中,不同表演形式的工作人员释放的颗粒物浓度不尽相同,但均高于背景浓度(848 CFU/m3)。单簧管演奏过程中细菌浓度最高(5484 CFU/m3),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号表演(3491 CFU/m3)、唱歌表演(2848 CFU/m3)和横笛表演(2403CFU/m3)。粒径较大的微生物(7-12μm)在传播过程中最先沉降。呼出气冷凝液结果显示呼吸道细菌不仅可以直接进入空气环境中,也可以随着气流通过乐器间接进入大气环境,例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近场表演的风险显著高于远场表演。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预防脊柱术后下肢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实施脊柱术的120例脊椎受损病患者,术后根据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60例)和实验组(针对性护理,60例),对两组术后的下肢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下肢肿胀度及下肢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脊柱术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预防患者的下肢血栓发生,值得推荐.
目的:将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分析对其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筛选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60例,将所有研究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依从性均明显提高,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也得到及时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及时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及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
目的:评析磁共振增强扫描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106例患者,以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3例运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并且其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上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伪影产生,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的意义.
目的:探究在将补肺健脾汤进行应用在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人员选取均为哮喘缓解期患者,诊断为肺脾气虚证,选取其中1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将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和补肺健脾汤进行应用,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EF和FEV1更高,而FEV1/PEF则更低,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和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均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显著差异,P<0.05
滚动轴承是机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且工作环境非常复杂,同时也是一种故障高频发生的部件。滚动轴承故障一旦萌生便容易迅速发展并恶化,若不能对故障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会影响到其他零部件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正因如此,在运行中对滚动轴承进行实时监测和在线诊断一直都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会产生周期性的冲击振动,借助有效的信
目的:比较在肝移植患者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肝胆外科进行肝移植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23名患者中,有1人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35%,显著优于对照组17.39%的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
目的:观察心血管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3月-2020年12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划成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护理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之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药物使用以及疾病认知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药物使用以及疾病认知评分明显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我医院接收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50例,将其以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人数为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躁狂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增强,护理期间发生的暴力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及时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度
目的:分析将人文关怀护理运用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接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0例,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占据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住院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医院感染率.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