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羽叶丁香叶绿体全基因组及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是植物细胞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通常在被子植物中高度保守,属于母系遗传,同时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进化速率慢、多拷贝等多重优点,因而在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是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植物,为我国三级濒危保护树种,在园林观赏及药用方面均表现出重要价值,且是丁香属中唯一一种具有羽状复叶性状的植物,这种独特性状对于研究丁香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系统发育以及地理分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未见有关羽叶丁香叶绿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这阻碍了对羽叶丁香的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因此,本论文利用高盐-低pH法、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叶绿体基因组比对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获得了羽叶丁香叶绿体DNA,叶绿体基因组全长,解析了羽叶丁香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并与其木犀科近缘种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内容丰富了对羽叶丁香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为其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叶绿体转化技术以及其濒危机制的解析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选取羽叶丁香与紫丁香,通过改良现有的高盐-低pH法,进行叶绿体分离及叶绿体DNA提取,获得了具有高纯度和高质量的叶绿体DNA,符合基因组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标准,建立了一套简便、快速的适合丁香属叶绿体DNA提取的方法体系。(2)对羽叶丁香的叶绿体基因组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和分析。全基因组序列由生物信息学软件组装拼接而成,全长155,326bp,具有典型的四分式结构:由大单拷贝区域(LSC,Large single copy region),小单拷贝区域(SSC,Small single copy region)和两个反向重复区域(IRs,Inverted repeat regions)构成,羽叶丁香的基因顺序和内容与已发表的木犀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相似。并且对羽叶丁香及其近缘植物进行了GC含量、IR区域边界的收缩与扩张、长重复序列、简单重复序列、密码子使用偏性等分析,为羽叶丁香的后续分子学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3)选取35种唇形目及龙胆目植物,拟南芥作为外类群,利用它们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集构建系统进化树,所得的系统进化树支持率高,结果表明木犀科植物与唇形目植物形成一个谱系,羽叶丁香、欧丁香与女贞属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其它木犀科物种分开单独形成谱系,且羽叶丁香较早的从木犀科分化,阐明了羽叶丁香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关系和位置。此结果可作为后续丁香属完整系统发育分析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20世纪下半叶后,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相关法规体系和评估体系。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也逐渐形成了“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发展
<正> 宋代皇陵布局仿唐而规模逊之,在封土为陵、帝后异穴合葬等方面又拟汉制,没有太多的创新。从总体上看,宋代是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徘徊发展时期。本世纪初日本人关野贞曾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圣经》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这种翻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以及信息论
目的:比较急性单纯性阿片类中毒及其合并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病人急性中毒表现。方法:将诊断为急性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病例分为单纯阿片类中毒及其合并镇静催眠药物中毒两组,比较
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由于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依然能维持基本生活,所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是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较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不能解
经历史和实践证明,电缆行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唇齿相依、可谓“我发展你增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电缆行业铜导体用量695万吨,比2015年增长6%;铝导体用量250万
报纸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年龄主要集中在16—28岁之间,进城打工赚钱,属于农村人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随着经济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小微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应对小微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降低投资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增强其融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