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神话的建构与消解——雷锋形象传播四十年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zh21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典型人物,他与其他典型人物的区别在于,雷锋经过了长达四十余年的传播,在国人的社会认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就是按照历史线索考察雷锋个人形象及其承载精神内涵在四十余年媒体传播中的历史轨迹,解析将雷锋形象塑造完成的各种媒体运作,试图解读这一历史出现的宏观背景和具体原因。 雷锋形象传播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雷锋牺牲后的1963年,在这一时期内,在媒体的引导和政治力量的作用下,全国开始了对雷锋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不但利用了各种大众传播媒体,而且发动了各种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形成了广泛的“学雷锋”群众运动。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展开,雷锋形象被利用在政治集团的斗争中,附加上种种意识形态内容,同时因为当时典型宣传模式的特点,雷锋被塑造为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虽然在八十年代的社会开放中大众传媒和大众一度对神话产生怀疑,但是经过1990年新一轮的造神运动,雷锋彻底脱离了现实中的雷锋形象,形成了雷锋神话。 九十年代以后,媒体中的雷锋形象传播在数量和规模上日益下降。随着社会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整合社会的方式更加隐秘和多元,雷锋形象不再作为典型人物发挥它整合社会的作用,但是作为历史人物的价值凸现。这体现在传播内容上增加了雷锋宣传过程、雷锋传播相关人物,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新闻;到2000年以后,在传播方式上,又出现了娱乐化、平民化视角。1997年,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横空出世,集中反思了雷锋精神,将其阐释为“一个普通的好人”,将雷锋形象从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中解脱出来,雷锋精神在经历过四十年的异化之后,终于又被颠倒过来。 2000年以后,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雷锋形象传播开辟了一方立足之地。受众开始以对抗立场解读大众传播内容。这种对抗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其一,反抗雷锋形象中被赋予的意识形态性,其二,质疑雷锋符号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也以它特有的传播形式消解雷锋的意义,这表现在flash《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和雷锋网络游戏的流行上。因此,雷锋形象传播的过程堪称意识形态创造的神话,是媒体的狂欢的历史,也是大众反叛契机。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多元化,使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人才管理的要求更高,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适应国际化,跟上国际发展的潮流.
上海沪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公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与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丹麦埃彼·穆勒-马士基集
本文对土耳其和台湾大地震的成因和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了解到设计合理性和施工质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 ,对今后的
学位
企业强弱与否的核心在人才.做强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四支人才队伍,即:能统揽全局,把握机遇,英明果断的企业家队伍;会管理、懂技术的项目经理队伍;业务强、懂市场的管理队伍;
在2008年召开的第8届柳工技术创新大会上,由柳工挖掘机研究所开发的205C和225C型液压挖掘机获得了技术创新一等奖。这两种型号的液压挖掘机采用了柳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
中医在美国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针灸疗法,不少人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针灸的重视论证中医在美国的认可,而《纽约时报》正是引爆美国针灸热、让美国大众认识针灸的导火索,因此将
以楔状狭缝作为碳纤维分子筛的孔结构模型,采用GCMC法模拟了CH4、N2、CO2及其多相混合物在碳纤维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单组分、双组分和三组分模拟气体在模型材料上的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