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多光子光学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纳米炭示踪技术及多光子光学活检技术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结(253淋巴结)转移,并且分析253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进一步实现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精准导航及微创治疗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主要实验章节。第一章: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南方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02例直肠癌患者,将它们分成253淋巴结阳性组(253+)与阴性组(253-),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253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测试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第二章: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按照术前病人年龄(±3)、BMI(±2)、肿瘤位置、术前T分期以及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的1:1匹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组(CN)和对照组(CL),纳米炭组的33例病人均在术前一天行内镜下肿瘤病灶附近处纳米炭注射,两组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癌根治术伴D3淋巴结清扫,观察术中253淋巴结示踪情况并比较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第三章:对60例直肠癌患者术中挑选出部分253淋巴结行多光子成像,并且通过多光子成像技术对正常及肿瘤细胞行氧化还原率FAD/NADH的测定来进一步了解细胞的代谢水平,再通过与最终HE病理对比,建立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多光子成像诊断特征,然后对4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盲法验证研究来评估多光子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40例患者253淋巴结阳性(253+),462例患者253淋巴结阴性(25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小于60岁,女性,肿瘤分化差、肿瘤T分期为T3-4、肿瘤M分期为M1为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中腹腔镜下清晰可见黑染明显的253淋巴结,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较未打纳米炭组相比,术前注射纳米炭组的病人术后251、253淋巴结及总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提高。3.多光子成像显示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大小及排列不规整,周围少量不规则的胶原结构或弹力纤维组织,可出现细胞及细胞核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及核质比增大,并且肿瘤细胞中的氧化还原率FAD/NADH也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根据建立的淋巴结光学诊断特征与最终HE病理诊断相比较,多光子成像技术对诊断253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高达83.3%、97.6%和95.8%结论术前运用纳米炭示踪技术及术中多光子光学活检技术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直肠癌253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对于个体化直肠癌病人有助于术中决定IMA结扎水平及253淋巴结的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Vaspin)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INS-1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以及Vaspin是否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敏化的抑制作用,检测痛觉敏化大鼠脊髓内COX-1和COX-2的表达。方法:(1)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n=8),即生理盐水组(NS组),芬太尼组(F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氯诺昔康组(L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除NS组外,其余4组建立痛觉敏化模型,即皮下注射芬太尼50μg/kg×4次,间隔时间15min。P组、L组、T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内出血并发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明确成人脑室内出血并发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诊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
预测药物性质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人工实验的方法不仅具有昂贵的成本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辅助药物研发,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由于化学药物领域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大量问题还等待人们去解决。其中细胞毒性预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关注HepG2细胞的毒性预测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HepG2细胞的毒性预测的相关研究。由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依赖
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抗盐碱性强,为了更好了解柳枝稷响应碱性盐胁迫的机制,本试验以碱性盐敏感型AM-314/MS-155(AM-314)和耐受型Alamo为试材,当植株达到五叶期(E5)时,进行水培胁迫处理(Na_2CO_3:NaHCO_3=1:9,Na+浓度为150 mM,pH=9.0),设置5个处理时间点(0 h、3 h、6 h、12 h、24 h)。测定柳枝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多在中晚期发现,死亡率高,患者预后极差的常见癌症。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分析HCC患者的lncRNA表达谱,筛选与HCC预后密
目的:应用单纯经内镜乳头大球囊扩张(EPLBD)或经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ESLBD)两种术式对较大的胆总管结石行取石治疗,并对其取石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估EPLB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山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53例胆总管大结石(结石直径>1.0 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EPLBD组(n=83例)和ESLBD组(n=70
研究背景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快速,代谢方式以糖酵解为主,产生大量乳酸,并且肿瘤细胞高表达钠氢转运蛋白1(Na+-H+exchanger-1,NHE-1)使H+外排增多,再加上肿瘤组织循环灌流相对不足,最终营造了肿瘤局部胞内偏碱、胞外偏酸的微环境。众多研究表明,酸性微环境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与耐药,但是目前关于此方面研究大多局限于表型的观察,且采用的模型多为短期的急性酸应激。长期酸应激下肿瘤细胞的增
本文针对具有随机干扰的低空飞艇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给出基于能量函数的backstepping和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器设计方案.首先建立六自由度系统在混合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将气流对飞艇的随机干扰视为二阶矩过程,得到低空飞艇的随机动力学方程.利用向量形式的backstepping技术设计可调参数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使得系统所有信号状态达到有界且跟踪误差趋于零.有效降低系数膨胀的程度,
在大豆食品加工过程中,种子中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易被种子脂肪氧化酶氧化,产生一些令人不快的腥臭味,是食品加工必须要去除的成分;7S球蛋白亚基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具有显著降低人体内脏脂肪、血脂、血糖功效,大豆中7S球蛋白含量与11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基因聚合育种手段,利用新创立的脂氧酶与11S球蛋白双缺失检测方法,筛选出具有脂肪氧化酶与11S球蛋白亚基双缺失性状,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