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0和2011年在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农民田块上进行,以2个普通杂交早稻品种(荣优9号和五丰优623)为对照,选用农业部或省级认定的4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金优458、春光1号、03优66、淦鑫203)为试材,设置5个氮肥水平(0、135、165、195和225kg/hm2)。比较研究了施氮量对超级杂交早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品质及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增长因素的影响,以期为超级杂交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并建立了超级杂交早稻精确施氮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早稻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普通杂交早稻品种和超级杂交早稻品种03优66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65kg/hm2,其它3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均在195kg/hm2水平下达到最高产量。在135、165、195、225kg/hm24个氮肥处理下,超级杂交早稻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早稻。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群体颖花量的差异,穗数、每穗粒数的同时增加是超级杂交早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超级杂交早稻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光合势以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早稻,这是超级杂交早稻氮肥群体生产力高的物质基础。(2)杂交早稻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生育时期,超级杂交早稻氮素积累量均高于普通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早稻在N-n+1、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平均分别为49.40、75.25、127.65和157.31kg/hm2,较普通杂交早稻提高3.55%、7.22%、10.36%和11.18%。氮素阶段积累量,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以及抽穗至成熟期超级杂交早稻平均分别为25.85、52.60和29.46kg/hm2,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早稻,尤其是生育中后期。杂交早稻百公斤籽粒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却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最高产量的氮素积累量为189.94kg/hm2,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为2.15~2.23kg,氮素农学利用率为15.01(14.86~15.16)kg/kg,氮素吸收利用率为41.27(40.43~42.11)%。(3)超级杂交早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较普通杂交早稻平均增加8.42%,其中穗数增加10.67%,穗粒数增加13.96%,群体颖花量增加30.50%,表明群体颖花量大是超级杂交早稻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各品种各自最高生产力条件下,较之普通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早稻拔节后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均显著提高,且抽穗后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缓慢,群体光合势提高9.0%,显著增加了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超级杂交早稻氮素吸收总量达182.62(167.53~191.72) kg/hm2,较普通杂交早稻高20.02%,其中拔节至抽穗期高30.09%,抽穗至成熟期高28.92%。超级杂交早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较普通杂交早稻明显提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却有所降低。(4)超级杂交早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普通杂交早稻。其中整精米率平均提高6.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减小,而垩白度却呈增加趋势。从平均值来看,超级杂交早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为61.51%、8.68%,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早稻。杂交早稻粒长、长宽比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所下降,超级杂交早稻粒长平均为6.48mm,长宽比为3.09,与普通杂交早稻相当。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蛋白质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胶稠度表现为,超级杂交早稻<普通杂交稻,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则相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消减值、起始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峰值黏度时间无明显变化规律。超级杂交早稻消减值、起始糊化温度均较普通杂交早稻显著提高,而崩解值却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