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建筑史——秦汉时期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在建筑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研究城市、建筑史,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历史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前人的设计方法与手段、掌握我国古代先进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建筑、城市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以及对秦汉时期巴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理论、手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从城市网络的形成、城市布局及筑城模式的发展、秦汉时期水利工程及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建筑结构特色及空间特色、建筑技术等几方面,对秦汉时期城市、建筑、工程等及技术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全文共分五部分:论文第二章对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社会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秦入巴蜀,开始实行郡县制,大力加强巴蜀地区的城市建设。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为巴蜀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劳动力。秦汉时期政府还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巴蜀地区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交通体系更为完善。文化的发展,也对巴蜀地区的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手工业的进步,使得巴蜀地区的建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第三章研究了巴蜀地区的城市及水利、交通建设。秦时巴蜀设巴、蜀、汉中三郡,其下置31县。郡县制的实行,使得巴蜀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巴蜀地区秦汉时期的城市,从功能、选址、布局等方面均与以前有所不同。在秦汉时期,还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和交通系统的建设。以都江堰为首的水利设施建设,减少了川西平原的水患,更对蜀地起到灌溉的作用,使其成为“天府之国”。而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使当时的巴蜀地区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第四章分析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建筑发展的因素,对建筑的结构类型特征、空间组合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秦汉时期巴蜀的建筑结构类型已经比较完善,抬梁、穿斗、井干等结构类型都已经出现并广泛应用。汉时的建筑已经形成由屋顶、构架、台基、门窗、栏杆等各部分组成的完整体系。而建筑空间组合形式也多种多样,出现了单屋、楼屋、院落等组合模式。秦汉时期的巴蜀建筑已无遗存,通过对汉阙、崖墓、画像砖中的石刻,来分析建筑的特征。第五章对巴蜀地区秦汉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其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秦代巴蜀地区的城邑布局与筑城技术有所发展。建筑大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形成,同时其梁柱、斗栱、屋架等也具有汉时的特色?孀攀止ひ档姆⒄梗∧咀鳌⑻?基、石作、陶瓦等技术也已逐渐完善。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建筑技术不但已经基本成熟,而且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
其他文献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就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实施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又是发展逆向物流,所以逆向物流优化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但在国内逆向物流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逆
文章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其对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在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且实验前后团队合作能力三个
对604名学生分别调查了其学习自控力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习自控力从初一到高三,呈现总体降低趋势;影响中学生自控力的原因可归纳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随着年级升高外
毫米波是指波长范围为1厘米到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其对应频段为30GHz-300GHz。工作在毫米波段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充分利用该波段宽带大的优势来满足高速通信的要求;此外,毫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园林工程也蓬勃发展,但是很多新建园林过分重视平面的构图以及对国外园林形式上的模仿,忽视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可游可赏。人们置身园
从心学角度研究《西游记》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思潮,且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心学美学是陆王心学兴起后在美学领域的表现,重在强调审美主体的内心体验。《西游记》自诞生之日起,
本文在变量选择与设定这一统一的逻辑框架下,首先系统回顾了变量选择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从是否使用惩罚规则和采用的密集计算方法两个维度对各类变量选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
蓄热式步进加热炉具有规模大,炉内热值利用率高,板坯加热均匀等特点,是现阶段轧钢生产中比较先进的加热设备。在轧钢生产过程中,保障加热炉的正常运行,是整个热轧线生产系统
煤炭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采购模式和运行机制,致使企业采购效率低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质量难以保证,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重新构筑煤炭企业的采购模式
随着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的热映,评论界掀起了一股关于电影和小说的讨论热潮并带动了小说原作《陆犯焉识》的热卖,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部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