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宪政作为一种切实保障公民权益的制度和理念,已成为当前中国急切的需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宪政在观念理论层面、制度机制层面和操作运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宪法的过渡性和存在的不足,对增强宪法稳定性提出了设想和建议。第一部分宪法的稳定观。从形式上的稳定和实质上的稳定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中国宪法的稳定性。形式上的稳定表现为宪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形式意义的宪法稳定不能解释和描述一个国家运行中的宪法状况。实质上的稳定是指宪法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相适应。一部宪法不管是否有过修改,甚至较大的修改,只要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就应被视为是稳定的。在新中国曾经出现过四部宪法,每次更替修改都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相适应,所以,从整体上讲新中国的宪法发展是稳定的。第二部分中国宪法不断变动的原因。从中国宪法的性质和新中国宪法的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性质上看,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坎坷决定了宪法在中国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她需要一个从政治法向公民法、从工具向信仰的转变过程。从内容上看,宪法中涉及了过多的关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健康发展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第三部分我国宪法的变动促进了国人宪政意识的培养。从宪法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宪法的变动非但没有伤害到民众的宪政信仰反而对其还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上的护法战争和几十部宪法性文件出炉,没有削弱国人的制宪热情,反而在全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打下了这样的烙印。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修宪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宪法关注效应,逐步在国人中树立起宪法意识,产生宪政信仰。第四部分增强我国宪法稳定性对策。针对我国宪法的过渡性和存在的不足,从不断完善宪法修改制度、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动中国宪法发展、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真正接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加强我国宪法稳定性提出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宪政建设不仅仅是深化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力图通过对新形势下中国宪法的分析研究,对加强中国宪法稳定性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1949年以后公布的江西宋墓考古材料,依照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其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及纪年墓出土的青白瓷做了分析,力图廓清江西宋墓的葬风葬俗特点,梳理发展脉络
春秋时期,晋国从偏侯弱国发展成为春秋霸主,其中晋公室的联姻对晋国社会的发展和霸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双边和多边邦交关系的影响,晋公室灵活运用联姻邦交的策略,与
<正>【设计思想】《威尼斯商人》在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戏剧"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核心词。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
<正>【教学设计概述】《变色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几经修改,仍然保留了这篇经典篇目,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变色
<正>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中学的选修课不同于大学,有其基础性的一面。《〈史记〉选读》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其文言文本的性质,要求教师
导电混凝土既能用于道路、机场跑道的融冰化雪,又能用于建筑采暖、结构的裂纹监测等方面。开展导电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节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展开论述。
<正>最近翻阅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7次印刷)。发现其中《蒲柳人家》一文有多处注释内容值得商榷。1."冀东事变"发生在何时?第42页对
目的 :观察左归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33% ,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2 2 % ,疗效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正>荣维东:我国把写作看做是学生"个人的事",看成是"文本的制作",这就使写作损失了它的内在动机和交流功能,成为一桩苦差事。为何很多人讨厌作文,却喜欢发短信、用网络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