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的摩擦学改性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亚胺(Polyimide, PI)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等特点,然而,直接用其作高性能自润滑耐磨材料仍存在摩擦系数偏高、耐磨性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针对现有PI摩擦学改性研究存在手段单一、改性效果有限等不足,本论文从结构改性和复合改性两方面出发,通过链段、界面及填料改性相结合的方法较全面深入地开展了PI材料的摩擦学改性研究,收到了显著改善PI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从链段设计角度出发,在前驱体缩聚反应中引入苯乙炔封端剂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预聚体,再经热加成反应制备了封端改性PI基体材料;其次,从界面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封端改性和未封端改性PI基体材料,提出不同的填料修饰方案,以两种不同表面修饰的石墨烯作填料,制备了两种耐磨性突出的改性PI复合材料;最终,从填料多功能化角度出发,以化学复合方式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聚四氟乙烯复合填料,再以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减摩和耐磨性兼优的改性PI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光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填料修饰和分散、PI基体和复合材料结构及摩擦表面和磨屑进行了表征和观察,采用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ation)、万能材料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重分析仪(TGA)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仪等对PI材料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讨论了PI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探讨了相关机理。论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苯乙炔封端剂调控预聚体分子量来优化封端改性P1分子链段结构与性能,显著提高了封端改性PI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玻璃化温度和耐磨性能。当预聚体分子量为5000 g/mol时,封端改性PI基体材料的性能最佳。2.填料表面修饰有利于提高填料对基体材料的改性效果。氧化石墨烯表面修饰的苯乙炔基团和还原石墨烯表面修饰的含氨基小分子链段均使改性填料在基体中呈均匀取向的分散,与基体之间形成牢固的共价键结合,从而有利于应力在复合材料中有效的传递及改性石墨烯发挥摩擦学效应,制备了耐磨性突出的改性PI复合材料。3.以化学复合方式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纳米聚四氟乙烯复合填料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制备了减磨和耐磨兼优的改性PI复合材料。氧化石墨烯和纳米聚四氟乙烯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当添加1wt%复合填料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了60%,磨损率降低了2个数量级以上,从156 ×10-6mm3/Nm降至1.09×10-6mm3/Nm。4.耐磨性能显著的提高应主要归结为填料的均匀取向分散、优异的界面结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在摩擦过程中转移膜形成及改性填料摩擦学效应。以化学复合方式引入的纳米聚四氟乙烯可以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从而进一步提高耐磨性。本论文从结构改性和复合改性方面出发,从链段设计、界面设计和填料多功能化角度展开研究,成功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且摩擦学性能突出的改性PI基体材料和复合材料。研究结果对深化聚合物材料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研究工作也丰富了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并验证了石墨烯可以有效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其他文献
从上染百分率、表观色深、匀染性、浴中平滑柔软性、色牢度、化学稳定性及泡沫性能等方面,对所研制的浴中柔软剂WS及5种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活性染料上染纯棉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基本理念。要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师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主动参
CPI作为最重要的单一统计指标,关系着经济政策制定和百姓生活安康。我国统计部门也一直重视CPI的发展,CPI编制方法也日益成熟。然而,当前我国CPI编制仍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
本文从油气产业链视角测度和比较了“ 一带一路” 主要国家的油气贸易竞争力并评估了 其合作位势.研究发现: 中国和印度等油气进口大国的产业链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合成纤维等 下
本文主要以美国银行业1980年代放松管制后竞争环境的变化与成本核算模式的变迁为背景,分析了美国银行业从1980年代至1990年代银行收费表现形式与变化趋势背后的成本利润动机
青年本质是反映和概括青年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超越一般青年现象的特殊矛盾和稳定联系,是深刻而稳定地区别于儿童、中年、老年的根本性质和特殊规定性的哲
为了掌握配送中心的运行情况,提出一个适合于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评价的方法。文章阐述了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并以某配送中心为例,参考某专家团队的评
本文提出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特点,归纳出了供应链物流能力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最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