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3-BAC及消毒工艺对饮用水管网条件致病菌生长控制机理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管网中病原微生物二次增长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输水管网中存在生物膜、腐蚀产物、悬浮颗粒物、松散沉积物,这些物相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场所。当水质等因素扰动时,生物膜、腐蚀产物等中的病原菌可能会脱落、释放进入管网水体,甚至迁移到水龙头,从而对饮用水产生二次污染,产生潜在感染风险。传统病原菌的研究往往关注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肠球菌(Enterococcus),伤寒杆菌(Typhoid bacillus)等,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s,OPs)作为饮用水管网系统中的特殊病原菌,其二次增长及在管网中的分布研究在国内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实际管网条件致病菌调查、实验室模拟管网研究、纯菌实验,对条件致病菌在饮用水中分布特征和不同消毒工艺消毒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中国北方某城市11个水龙头44个水样中所含条件致病菌和阿米巴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龙头中军团杆菌和分枝杆菌的基因拷贝数高于气单胞菌(p<0.05)。军团杆菌和分枝杆菌其检出率为100%(44/44),而铜绿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9.54%(35/44)和77.27%(34/44),说明军团杆菌和分枝杆菌为水龙头水中优势条件致病菌。44个样品中均未检出鸟分枝杆菌和福氏纳格里阿米巴虫。棘阿米巴虫检出率高达95.45%(42/44)。夏季水龙头水中条件致病菌平均基因拷贝数最高(铜绿假单胞菌除外),说明其分布的季节性。不同使用频率的水龙头对比发现,使用频率较低的水龙头水中条件致病菌基因拷贝数高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水龙头。Spearman拟合分析发现条件致病菌含量与自由氯浓度存在一定负相关性(rs=-0.311到-0.710,p<0.05),但与AOC,BDOC,浊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Spearman分析表明条件致病菌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s=0.319-0.785,p<0.05),说明龙头水中条件致病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生态关系。  2.以氯消毒(Cl2)、臭氧+氯消毒(O3-Cl2)为对照,研究O3-BAC-Cl2处理工艺对地表水输水管网条件致病菌影响。结果发现,在生物活性炭柱中,上、中、下层水中的AOC,BDOC,HPC依次递减,且上层到中层递减幅度大于中层到下层。定量分析条件致病菌在生物活性炭柱中不同深度分布发现,活性炭过滤柱中条件致病菌含量随碳柱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由于活性炭柱中营养物质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以及微生物竞争随深度增加而增强的结果。管网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含量表明,O3-BAC-Cl2工艺能够明显减少管网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含量。但O3-BAC-Cl2对管网管壁生物膜和腐蚀产物中的条件致病菌影响作用不明显,说明生物膜和腐蚀产物中的条件致病菌对消毒工艺具有一定的抵抗性。  3.以氯消毒(Cl2)为对照,研究UV/Cl2组合工艺对地下水输水管网条件致病菌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余氯下,UV/Cl2管网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含量低于Cl2,说明UV/Cl2能够更有效控制管网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增长。UV/Cl2管网和Cl2消毒管网中的腐蚀产物、生物膜、松散沉积物中的条件致病菌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腐蚀产物、生物膜、松散沉积物中的条件致病菌对UV/Cl2工艺的抵抗性较强。Spearman拟合分析发现管网出水、生物膜、腐蚀产物、松散沉积物中的条件致病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这些物相中条件致病菌存在一定的微生态关系。管网水样16S rRNA Illumina HiSeq测序表明UV、Cl2、管网均能影响水中微生物群落组成。UV/Cl2进水中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单独氯消毒管网进水,经过管网后,两管网出水中微生物生物多样性趋于接近。  4.采用纯菌实验,对比研究条件致病菌P.aeruginosa和指示菌E.coli不同消毒工艺下的灭活特性。(1)紫外及紫外联合消毒(UV/Cl2,Cl2/UV,UV/H2O2,UV/H2O2/Cl2)表明:E.coli对紫外的抗性为P.aeruginosa的1.24倍。悬浮颗粒物能够显著降低紫外消毒效果,且对P.aeruginosa的降低程度大于E.coli。吸附6h后,P.aeruginoas和E.coli吸附到颗粒物上菌数分别占总菌数94.93%和65.35%,说明P.aeruginosa更容易粘附在悬浮颗粒物上。UV和Cl2,Cl2与UV之间没有观察到协同消毒效应,而UV/H2O2与Cl2之间存在一定协同消毒效应,且对E.coli的协同应大于对P.aeruginosa。光复活/暗复活实验表明,在相同的灭活率下,E.coli的光/暗修复率大于P.aeruginosa;UV/H2O2能有效抑制P.aeruginosa和E.coli光/暗修复。(2)单独氯消毒表明:在高浓度氯时,P.aeruginosa和E.coli都能被氯快速灭活。但是在低浓度氯时,P.aeruginosa氯抗性高于E.coli。悬浮颗粒物能明显降低两种菌的氯消毒效率,且P.aeruginosa灭活速率降低幅度更大。PI染色和SEM表明在氯消毒过程中P.aeruginosa和E.coli细胞膜被破坏。
其他文献
取向硅钢薄带是军工和电子工业中的重要软磁材料。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不断推动系统和器件向大容量、高频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饱和磁感更高、高频损耗更低的取向硅钢
铝合金因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成为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常规轧制导致的形变织构问题造成了铝板成形性能普遍较低,限制其在车身覆盖件
本文介绍了硅薄膜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应用,详细阐述了硅薄膜制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的原理、特点和用途等,并简要概述镀膜玻璃的节能性能表征。 模拟浮法在线镀膜玻璃生产工艺,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技术以硅烷(SiH_4)为主要原料气体在移动的玻璃基板上制备硅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及红外光谱(FTIR
随着控制技术和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正在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CO2短路过渡焊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飞溅较大,通过对短路过渡过程的机制及飞溅产生的机理分析表明:焊接飞
微波辐射能够有效加速化学反应,这一特点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领域。本论文主要尝试将微波辐射用于辅助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通过微波的辅助效果力图解决目前光催化存在的一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淡水水华蓝藻中常见的优势种之一。研究表明,束丝藻水华可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PSPs),属生物碱类神经毒素,具有Na+通道抑制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NSRT)采用Stewart并联机构实现副反射面(简称副面)五自由度运动调整.为确保并联机构的运动精度能满足射电望远镜高精度的指向要求,对影响副
耐磨环氧树脂涂层用于水机过流面冲蚀磨损的保护和修复显示了良好应用前景,实验表明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冲击韧性可有效延长涂层运行时间。有关研究指出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埋置
期刊
网络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随着Internet 的日趋成熟,使得传统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新经济革命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的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