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检测单个细胞内02-.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必须以研究细胞为基础。群体细胞分析容易忽略细胞之间的差异,而单细胞分析则是分析化学、生物学和医学之间渗透发展形成的跨学科领域,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单个细胞内化学组分定量检测,对于了解基本的细胞功能、细胞内外联系以及检测和鉴别大量细胞群体中少量不正常的细胞都大有裨益。超氧是其他活性氧的先导,一旦过量产生,不仅对大量的生物分子有毒害作用,而且还会转化成更毒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等。因此,超氧的检测对于研究细胞代谢和细胞毒素发病机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又称微全分析系统或者芯片实验室,1990年由Manz与 Widmer提出。近年来,微流控芯片进行单细胞研究备受关注,由于它具有其通道尺寸与细胞直径相当、试剂消耗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微流控芯片发展的目标是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简单化。  目前,集成微泵和微阀的微流控系统虽已应用于单细胞组分分析,不过,由于微米级的芯片通道,它的建立还是相当困难。在简单芯片上进行单细胞组分分析通常是由不同液面差产生的静压力与电场力的结合或者电场力来实现,而伴随的进样方式通常是简单进样、夹流进样和门式进样。这三种进样方法均使细胞进样、细胞装载、细胞捕获由两步操作完成,另外,由于微米级通道尺寸,细胞恰好被控制在芯片通道的交叉位置具有一定的难度。总之,上述方法用于单细胞分析,步骤繁琐、耗时。目前,微芯片检测超氧仅有一篇报道,其操纵手段为静压力与电场力的结合,进样模式为夹流进样,探针是选择性差的二氢乙锭(DHE)。  本文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门式进样与夹流进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细胞内超氧的检测,高选择性的2-氯-1,3-二苯并噻唑啉环己烷(DBZTC)作为探针,解决了以上操作方法的不足,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部分的研究工作:⑴基于微流控芯片电动门式进样(装载阶段)与夹流进样(分离阶段)结合的方法检测单个肝癌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本室合成探针2-氯-1,3-二苯并噻唑啉环己烷(DBZTC)能与超氧特异性反应。超氧氧化产物(DBO)的流形图证明进样阶段为门式进样模式(装载阶段)。细胞进样、细胞装载、细胞捕获一步自动化完成。细胞在15s内被快速捕获。细胞活性实验证明进样电场强是否适当。DBO线性范围为2.1-102.8 amol,检测限(S/N=3)为0.82 amol(8 nM)。平均单个细胞内超氧的含量与分离效率分别为6.22±3.49 amol和4.73×104理论塔板数。此方法加快了单细胞分析的进度。⑵基于微流控芯片静压力门式进样(装载阶段)结合电动夹流进样(分离阶段)的方法用于单个肝癌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的检测。本室合成的2-氯-1,3-二苯并噻唑啉环己烷(DBZTC)作为荧光探针。荧光染料罗丹明6G的流形证明进样阶段为门式进样模式(装载阶段)。细胞密度范围宽(1×105–1.0×106cells∕mL),进样时间短(4s)。细胞进样、细胞装载、细胞捕获一步完成。DBO的线性范围与检测限(S/N=3)分别为2.1-103amol和1.0amol。平均单个细胞内的超氧含量为7.82±3.87amol。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其他文献
期刊
记者编辑的快速反应素养,在其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国内当下媒体形式多样、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其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就记者编辑的快速反应能力的重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煤炭、制药等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已得到社会普遍关注,昆山工厂粉尘爆炸等多起事故以生命和鲜血一次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节目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演播室对新闻的报道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新闻节目已开始实施合作直播,以增加收视率。然而目前电视新闻直播
聚酰胺-胺(PAMAM)是一种具有大量端基官能团、结构高度支化、分子结构精确的树枝状大分子,其在药物载体、基因传递等方面应用广泛。将PAMAM与固体硅胶基质相结合,制备树枝状
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在药物学,农用化学品以及材料科学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1846年,世界上第一个吡啶核被发现。至此以后,关于吡啶类化合物的研
离子液体是指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或者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盐类。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蒸气压小、不可燃、热容大、可设计性强、
关于“6·23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有诸多报道见诸报端、各色新闻客户端。其中最打动我的是首发于6月29日《人物》杂志微信公众号的一篇采写,题为《龙卷风中的麦粒》。此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on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forage maize an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 date for forage ma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