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关于教练员-运动员的研究主要是依据Jowett和Poczwardowski(2007)提出了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整合理论模型,主要探讨了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但纵观以往研究很少有从运动员的角度考察运动员依恋对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持积极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所以本研究从个体和行为的视角,以依恋理论和关系维持策略理论为依据,探讨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依恋和关系维持策略对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影响,并构建了依恋影响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关系维持策略中介模型。主要完成了以下四个任务:(1)对教练员-运动员依恋关系量表进行跨文化的检验与修订。(2)编制了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维持策略量表。(3)考察了运动员依恋、教练员-运动员关系、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维持策略与运动员主要背景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4)探讨了依恋影响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和关系维持策略的中介机制,并构建了运动员依恋与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路径模型。本研究以中国715名专业运动员和415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首先修订教练员-运动员依恋量表和编制关系维持策略量表,然后采用教练员-运动员依恋量表(CASS)、关系问卷(RQ)、关系维持策略量表(CARM)、教练员-运动员关系量表(CART-Q)、关系满意度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依次测量运动员依恋(类型和维度)、关系维持策略、关系质量及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结论:(1)教练员-运动员依恋风格(中文版)由回避、焦虑和安全三个维度构成;修订后教练员-运动员依恋关系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中国教练员-运动员群体的依恋风格。(2)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维持策略的模型是一个6维度结构模型,包括沟通策略、动机激励、支持性、冲突管理、社交网络和保证性6个维度。《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维持策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指标良好,均达到心理测量的要求,该问卷可以作为评价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维持的适宜工具。(3)运动员对教练员依恋的类型分布情况良好,安全型、冷漠型、恐惧型和迷恋型在样本中的比例依次为50.8%、18.7%、11%和19.4%。运动等级和相处时间会影响运动员对教练员的依恋。(4)性别、不同性别组合和相处时间都能影响运动员对关系质量的感知,性别和运动等级能够影响运动员关系的满意度,相处时间能够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度。运动员感知到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质量及满意度不受项目类别的影响。(5)运动员在维持与教练的关系更多的采用动机激励的策略,较少采用支持性和社交网络来提升与教练员的关系;男性运动员在维持与教练员的关系中,更加倾向采用社交、支持和保证性策略来维系与教练之间的关系,女性运动员更加倾向于采用冲突管理和沟通策略来维持与教练之间的关系;与教练相处3-5年的运动员会更多的采用社交网络的方法来促进与教练员的关系。(6)依恋安全维度和关系维持策略呈显著性正相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关系维持策略呈显著性负相关。不同依恋风格的运动员在关系维持策略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全型依恋和迷恋型依恋的运动员都采用了更多的关系维持策略,冷漠型依恋的运动员很少采用支持性、保证性、社交网络和沟通策略,恐惧型依恋的运动员较少采用冲突管理、沟通策略,迷恋型运动员与冷漠型运动员的主要区别是在支持性、保证性、社交网络和沟通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迷恋型运动员与恐惧型运动员主要区别是在保证性和动机激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7)运动员依恋和关系维持策略能够影响运动员感知到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质量。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相处时间、依恋(回避和安全)和关系维持策略(动机激励、支持性、社交网络和沟通策略)影响运动员满意度的感知;运动员性别,依恋(焦虑、回避和安全)和关系维持策略(动机激励和沟通策略)影响运动员亲密性的感知;性别,依恋(安全)和关系维持(保证性和动机激励)影响运动员承诺性的感知;性别,依恋(安全)和关系维持策略(冲突管理、动机激励和沟通策略)影响运动员互补性的感知。(8)运动员依恋通过关系维持策略影响其对关系质量的感知。运动员安全依恋部分以关系维持策略为中介正向影响其对关系质量的感知,运动员回避依恋完全以关系维持策略为中介负向影响其对关系质量的感知,运动员焦虑依恋部分以关系维持策略为中介负向影响其对关系质量的感知。其中,动机激励、支持性、社交网络和沟通策略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最强。